成语拼音:bì mén guī yú
成语解释:筚门:用荆条或竹子编成篱笆作门;窬:通“窦”,门旁小户。柴门小户,比喻穷人的简陋住处
成语出处:晋·陆云《与陆典书书》:“筚门闺窬之人,敢唏天望之冀。”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形容穷人的住宿
繁体字形:篳門閨窬
英文翻译:A door and a boudoir
筚:篱笆;用荆条、树枝、竹子等编成的遮拦物:蓬门筚户。
门:1.房屋、车船或用围墙、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前门。屋门。送货上门。2.装置在上述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铁门。栅栏门儿。两扇红漆大门。3.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柜门儿。炉门儿。4.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闸门。球进门了。5.门径:窍门。打网球我也摸着点门儿了。6.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在指一般的家庭:张门王氏。长门长子。满门。双喜临门。7.宗教、学术思想上的派别:儒门。佛门。左道旁门。8.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拜门。同门。门徒。9.一般事物的分类:分门别类。五花八门。10.姓。
闺:1.上圆下方的小门。2.旧指女子住的内室:闺房。
窬:从院墙爬过去。多指偷窃行为:穿窬之盗(穿墙和爬墙的贼)。
“筚门闺窬”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背后其实藏着挺有意思的画面感。先来拆解字面意思:“筚门”是用竹子或荆条编成的简陋门,而“闺窬”则指小户人家的窗户。合起来,这个成语原本形容穷苦人家的住所,后来更多用来比喻清贫的生活状态或环境。举个例子:“老张虽然住在筚门闺窬的旧屋里,但他收藏的古书堆满了整个房间,精神世界比许多豪宅主人更富足。”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有必要用这种描述物质条件的成语吗?其实这正是成语的魅力——它不仅是语言的“活化石”,更能触发现代人对生活本质的思考。比如现在年轻人常说的“蜗居”“极简生活”,和“筚门闺窬”就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指向了物质条件与精神追求的辩证关系。
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其实在提醒我们:环境限制不等于人生受限。就像“短视频创作者用一部手机就能搭建起自己的内容王国,这何尝不是数字时代的筚门闺窬?” 这里既保留了成语原本的“简陋环境”含义,又赋予了与时俱进的解读空间。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在两种场景:一是描述逆境中的坚守,比如科研工作者在简陋实验室里的突破;二是反衬精神世界的丰盈,就像“社区图书角的筚门闺窬间,流动着最温暖的知识之光”。这种反差感能让表达更有张力。
最后想说的是,成语的生命力在于创造性使用。与其纠结“筚门闺窬”的原意是否过时,不如思考它如何映照当代人的生活状态。毕竟,衡量幸福的标尺从来不只是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充盈程度——这个道理,古今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