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 shān guà piáo
成语解释:用为隐居不仕之典。
成语出处:明 敬虚子《小隐书 许由》载:相传许由隐居箕山之下,颖水之阳,躬耕自食,以手掬饮。人遗一瓢,挂于树,风吹历历作声,以为烦,弃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箕山掛瓢
英文翻译:Jishanhupiao
箕:1.簸箕:箕踞。2.簸箕形的指纹:斗箕。3.二十八宿之一。4.姓。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挂:1.借助于绳子、钩子、钉子等使物体附着于某处的一点或几点:挂钟。把大衣挂在衣架上。墙上挂着一幅世界地图。一轮明月挂在天上。2.(案件等)悬而未决;搁置:这个案子还挂着呢。一时不好处理的问题先挂起来。3.把话筒放回电话机上使电路断开:电话先不要挂,等我查一下。4.指交换机接通电话,也指打电话:请你挂总务科。给防汛指挥部挂个电话。5.钩:钉子把衣服挂住了。6.(内心)牵挂:他总是挂着家里的事。7.(物体表面)蒙上;糊着:衣服上挂了一层尘土。瓦器外面挂一层釉子。脸上挂着笑。8.登记:挂失。挂一个号。9.多用于成套或成串的东西:一挂四轮大车。十多挂鞭炮。
瓢:用来舀(yǎo)水或撮取面粉等的器具,多用对半剖开的匏瓜做成,也有用木头挖成的。
“箕山挂瓢”这个成语听起来像古代隐士的生活场景,但它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呢?让我们先看个例子:老张在职场打拼二十年突然辞职回乡种菜,邻居都说他这是“箕山挂瓢”,放着高薪不要反而追求田园生活。
这个成语的核心是什么?其实它讲的是舍弃名利、回归本真的选择。就像故事里的许由,听说尧要把天下让给他管理,吓得赶紧跑到箕山用溪水洗耳朵,连喝水用的瓢都觉得被世俗污染了,直接挂在树上不要了。
现代人可能觉得这种彻底隐居的行为太极端,但换个角度想,我们周末关掉手机去郊外露营,何尝不是种微型“挂瓢”?有次我在山里遇到个程序员,他每年会抽一个月住在没有网络的木屋里,他说这就像给自己的大脑按下重置键。
为什么古人要特意把瓢挂起来?这物件在现代看来平平无奇,但在物资匮乏的古代,瓢是重要生活工具。许由这个动作,就像当代人主动卸下智能手机的社交依赖,用象征性举动宣告与某种生活方式的切割。
有个有趣的现象:越是发达的城市,“极简生活”的倡导者越多。这让我想到,箕山挂瓢的精神内核其实从未消失,只是表现形式随着时代演变。有人卖掉学区房搬去大理,有人拒绝996选择自由职业,本质上都是对主流价值的温柔反抗。
当然,完全效仿古人隐居既不现实也没必要。但偶尔给自己创造些“挂瓢时刻”确实有益身心。上周我看到同事在茶水间窗台摆了盆绿萝,他说每次盯着叶子发呆五分钟,就能暂时忘记KPI的压力——这大概就是现代版的挂瓢智慧吧。
当我们在讨论这个成语时,真正要思考的或许不是该不该抛弃水瓢,而是如何找到生活重心的平衡点。就像风筝需要那根线才能飞得更高,人或许也需要某些“挂起来”的东西,才能更自在地拥抱真正重要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