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 shān zhī zhì
成语解释: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同“箕山之节”。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伟长独怀文抱质,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可谓彬彬君子者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用于人的节操
繁体字形:箕山之志
英文翻译:the desire to live the life of a recluse
箕:1.簸箕:箕踞。2.簸箕形的指纹:斗箕。3.二十八宿之一。4.姓。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志:1.志向;志愿:立志。得志。志同道合。2.志气;意志:人穷志不短。3.姓。4.称轻重;量长短、多少:用秤志志。拿碗志一志。5.记:志喜。志哀。永志不忘。6.文字记录:杂志。县志。《三国志》。7.记号:标志。
“箕山之志”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别急,咱们先看个例子:张三拒绝了公司高薪提拔,说要回老家开民宿,朋友们都说他这是“箕山之志”。这里不是说张三要去山里隐居,而是形容他像古代隐士一样选择淡泊自在的生活。
有人要问了:“这成语和山有什么关系?”其实典故源自尧帝想让位给许由,许由却跑到箕山脚下洗耳朵,觉得当官的话“脏了耳朵”。现在用来比喻不慕荣华、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再看个职场案例:李总监辞职时说“钱够花就行,我想每天陪孩子看日落”,这就是现代版箕山之志。这说明什么?不是所有人都把升职加薪当作人生终极目标,有人更在意生活品质的“软实力”。
可能有读者疑惑:“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思想吗?”我倒觉得就像手机需要飞行模式,人偶尔也需要“精神降噪”。在996盛行的今天,能主动选择生活节奏的人,反而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最后看个反例:王老板嘴上说“明年就退休环游世界”,结果公司上市后又忙了十年。这说明践行箕山之志最难的不是选择,而是抵御诱惑的定力。就像登山时总想着“再爬高一点”,真正能适时止步的人才是生活的智者。
有个观察挺有意思:那些真正活出箕山之志的人,往往不是彻底归隐,而是在红尘中找到平衡点。就像城市里的社区菜园,既不离群索居,又能享受耕耘之乐,这或许是现代人实践这个古老智慧的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