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ān piáo lǚ qìng
成语解释:箪:盛饭的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匮乏。形容生活非常清苦贫寒
成语出处:晋·陶渊明《自祭文》:“箪瓢屡罄,希谷瓢饮。”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生活贫困
繁体字形:簞瓢屡罄
英文翻译:We're running out
箪:古代用竹子等编成的盛饭用的器具。
瓢:用来舀(yǎo)水或撮取面粉等的器具,多用对半剖开的匏瓜做成,也有用木头挖成的。
屡:副词。屡次;多次:屡战屡胜。屡教不改。
罄:完;尽:罄其所有。罄竹难书。
哎,这“箪瓢屡罊”听着是不是有点生僻?别慌,咱先掰开揉碎了看。这成语字面意思是“饭筐和水瓢总是空的”,说白了就是穷得揭不开锅。不过啊,它真正的灵魂可不只是哭穷,而是说人在物质匮乏时依然保持豁达的心态。不信?举个栗子!
比如老王头儿吧,退休金少得可怜,家里连台像样的电视都没有。可你猜怎么着?人家天天拎着破保温杯去公园下棋,见人就乐呵呵地说:“嘿,我这叫‘箪瓢屡罊,乐在其中’!”你看,穷归穷,人家愣是把日子过出了诗意。这时候你可能会问:这成语到底想表达啥?哎,问得好!其实核心就一句话:物质可以缺,精气神不能垮。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现在不是流行“斜杠青年”嘛?我认识个小姑娘白天当文员,晚上摆地摊,钱包比脸还干净。可她非但不丧气,反而在朋友圈写:“箪瓢屡罊怕啥?我这叫体验生活攒素材!”要我说啊,这种心态就跟古人说的“安贫乐道”一脉相承。不过话说回来,现在的年轻人可比古人会玩多了,对吧?
说到这儿,估计有人要嘀咕了:都穷成这样了还穷开心?您别说,这里头还真有门道。心理学不是有个词叫“心理弹性”嘛,就跟弹簧似的,压力越大反弹力越强。就像我那开奶茶店倒闭的表哥,现在改行送外卖还天天哼小曲儿:“箪瓢屡罊算个球,东山再起在后头!”您品,您细品,这是不是把成语用活了?
我个人觉得吧,这个成语搁现在特别有现实意义。你看现在动不动就“内卷”“躺平”的,其实都是心态先崩了。要我说啊,与其盯着空饭筐发愁,不如学学古人“箪瓢屡罊”的智慧——穷有穷的活法,关键得给自己找点乐子。就像我码字这会儿,虽然稿费还没到账,但想着能跟大伙唠唠嗑,这不也挺美?
说到底,“箪瓢屡罊”就像面镜子,照出来的不是穷困本身,而是咱面对困境的态度。老祖宗留下这词儿,哪是让咱比谁惨啊?分明是提醒咱:日子可以清苦,但眼里的光不能灭。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