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àn bá nǔ zhāng
成语解释:比喻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成语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冯永祥看他们箭拔弩张,形势不妙,赶紧站起来,走到他们当中。”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箭拔弩張
英文翻译:To pull out a bolt
箭:1.古代兵器,长约二三尺的细杆装上尖头,杆的末梢附有羽毛,搭在弓弩上发射。现代射箭运动用的箭一般用钢、铝合金、塑料等制成。2.指箭能射到的距离:一箭之遥。半箭多路。
拔:1.把固定或隐藏在其他物体里的东西往外拉;抽出:拔草。拔剑。拔刺。拔了一颗牙。拔了祸根。2.吸出(毒气等):拔毒。拔火。拔罐子。3.挑选(多指人才):选拔。4.向高提:拔嗓子。5.超出;高出:海拔。出类拔萃。6.夺取;攻克(据点、城池等):连拔敌军三个据点。7.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变凉:把西瓜放在冰水里拔一拔。8.姓。
弩:一种利用机械力量射箭的弓:弩弓。
张:1.使合拢的东西分开或使紧缩的东西放开:张嘴。张翅膀儿。张弓射箭。一张一弛。2.陈设;铺排:张灯结彩。大张筵席。3.扩大;夸张:虚张声势。4.看;望:东张西望。5.商店开业:新张。开张。6.a)用于纸、皮子等:一张纸。两张画。十张皮子。三张铁板。b)用于床、桌子等:一张床。四张桌子。七张犁。c)用于嘴、脸:两张嘴。一张脸。d)用于弓:一张弓。7.二十八宿之一。8.姓。
“剑拔弩张”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双方对峙、气氛紧张的局面。比如在职场中,当两个部门因资源分配争执不下,会议上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时,就能感受到这种“弓弦拉满,刀刃出鞘”的压迫感。这时候用“剑拔弩张”形容,是不是比单纯说“吵架”更有画面感?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紧张关系一定是坏事吗?其实未必。就像体育比赛中两支强队在决胜局的对垒,虽然赛场充满火药味,但正是这种竞争激发了双方的潜力。去年市篮球联赛决赛最后三分钟,红蓝两队球员紧盯记分牌、教练在场边握拳踱步的场景,堪称“剑拔弩张”的生动写照——而这种充满张力的对抗,恰恰成就了经典赛事。
生活中也不乏温情版的“剑拔弩张”。记得邻居张叔和李伯下象棋时,总爱为一步棋争得面红耳赤,围观群众都笑称他俩是“棋盘上的楚汉相争”。这种带着人间烟火的较劲,反而成了社区里独特的风景线。你看,同一个成语在不同情境下,是不是能传递出截然不同的温度?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尤其需要理解“剑拔弩张”的双面性。当同事间为方案争论时,不妨看作思维碰撞的火花;当国际谈判陷入僵局时,或许正是破冰的前奏。就像绷紧的琴弦能奏出激越乐章,关键不在于消除张力,而在于如何将这股能量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下次遇到紧张对峙的场面,不妨换个角度观察:那些看似对立的立场里,是否藏着未被发现的共同目标?那些激烈的言辞背后,是不是包裹着未被理解的诉求?化解“剑拔弩张”的智慧,往往始于放下非黑即白的预设,在紧绷的关系中寻找柔韧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