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īng
  • cǎi
  • ré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īng cǎi bī rén

成语解释:形容人神采奕奕或文章言语精彩感人

成语出处:宋 洪迈《夷坚丙志 徐大夫》:“君精彩逼人,虽老而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精彩偪人

英文翻译:It's so colorful

精彩逼人的意思

精:1.经过提炼或挑选的:精盐。2.提炼出来的精华:酒精。鱼肝油精。3.完美;最好:精彩。精益求精。4.细(跟“粗”相对):精密。精确。精巧。工艺精。5.机灵心细:精明。精干。这孩子比大人还精。6.精通:博而不精。精于针灸。7.精神;精力:聚精会神。精疲力竭。8.精液;精子:遗精。受精。9.妖精:修炼成精。10.用在某些形容词前面,表示“十分”、“非常”:精瘦。雨把衣服淋得精湿。

彩:1.颜色:五彩。彩云。2.彩色的丝绸:剪彩。张灯结彩。3.称赞夸奖的欢呼声:喝彩。博得满堂彩。4.花样;精彩的成分:丰富多彩。5.赌博或某种游戏中给得胜者的东西:得彩。中彩。彩票。6.戏曲里表示特殊情景时所用的技术;魔术里用的手法:火彩。带彩。彩活。7.指负伤流的血:挂彩。彩号。8.姓。

逼:1.强迫;威胁:逼迫。咄咄逼人。2.强行索取:逼债。逼供。3.十分接近;靠近:逼真。直逼城下。4.狭窄:逼仄。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成语评论

成语作为汉语的精华,如何在生活中用得自然又有趣?有人觉得成语像古董花瓶,只能摆在书架上欣赏,其实不然。比如朋友熬夜赶工终于完成项目,可以说“你这叫水到渠成,前三个月加班可不是白费的”——既夸了结果,又点出过程的重要性。这种表达比直白的“你真努力”多了层次感。

成语必须死记硬背才能活用吗?我在咖啡店听到中学生用“见缝插针”形容课间背单词,瞬间被这种鲜活用法惊艳。这说明关键在于观察生活场景:地铁里被人潮推着走是“随波逐流”,同事同时处理五件事是“左右开弓”。成语不是考试专用工具,而是生活的放大镜。

为什么有些成语用起来尴尬?问题可能出在语境错配上。比如用“沉鱼落雁”夸同事的新发型,就像给运动鞋配晚礼服。但若形容晚霞映在湖面的景象,这个成语立刻生动起来。有个诀窍:描述具体画面时用比喻类成语,议论抽象概念时选哲理性成语,比如用“未雨绸缪”讨论养老规划就比“提前准备”更有说服力。

年轻一代正在重塑成语生态。短视频博主用“庖丁解牛”讲解手机拆解过程,游戏主播用“暗度陈仓”解说战术布局。这种跨界混搭让古老词汇焕发新生机。我常建议学生建立“成语档案”,记录在影视、漫画里发现的有趣用例,比单纯抄写词典有效得多。

语言学家发现,成语使用频率与思维活跃度呈正相关。当你说“柳暗花明”而不是“情况好转”,大脑会同步激活视觉想象区和逻辑推理区。下次遇到难题,试着用“抽丝剥茧”替代“慢慢分析”,或许真能获得新的解决视角。这或许印证了“语言塑造思维”的心理学理论。

黄昏的公园里,老人用“白驹过隙”感叹时光,孩童用“虎头虎脑”形容玩伴,外卖小哥用“争分夺秒”自嘲送餐日常。这些流动在街头巷尾的成语碎片,正在编织着一张跨越古今的文化网络。当我们在聊天框里删掉表情包,换成恰到好处的四字短语时,或许正在参与一场无声的语言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