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ǒ
  • jìn
  • chá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uǒ jìn kū cháng

成语解释:索:寻找,搜索;枯肠:枯渴的肠。比喻费尽心思

成语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30回:“来秋的令烦得很,令人索尽枯肠。”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比喻费尽心思

繁体字形:索儘枯腸

英文翻译:Dead intestines

索尽枯肠的意思

索:1.大绳子或大链子:船索。绳索。麻索。绞索。铁索桥。2.姓。3.搜寻;寻找:搜索。遍索不得。4.要;取:索取。索还。索价。5.孤单:离群索居。6.寂寞;没有意味:索然。

尽:[jìn]所有的:尽数。尽人皆知。[jǐn]1.力求达到最大限度:尽早。尽着平生的力气往外一推。尽可能地减少错误。2.(有时跟“着”连用)表示以某个范围为极限,不得超过:尽着三天把事情办好。3.(有时跟“着”连用)让某些人或事物尽先:先尽旧衣服穿。单间房间不多,尽着女同志住。4.用在表示方位的词前面,跟“最”相同:尽前头。尽北边。5.尽自:这些日子尽下雨。事情已经过去了,尽责备他也无益。

枯:1.(植物等)失去水分:枯萎。枯槁。枯草。枯骨。2.(井、河流等)变得没有水:枯井。海枯石烂。3.肌肉干瘪:枯瘦。4.没有生趣;枯燥:枯坐。5.芝麻、大豆、油茶等榨油后的渣滓:菜枯。茶枯。麻枯。6.姓。

肠:1.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形状像管子,上端连胃,下端通肛门。分为小肠、大肠两部分,起消化和吸收作用。通称肠子。2.心思;情怀:愁肠。衷肠。3.在肠衣里塞进肉、淀粉等制成的食品:香肠。鱼肠。腊肠。

成语评论

索尽枯肠”这个词,乍一听让人联想到“掏空心思”的状态。比如有人为了写一篇演讲稿,反复修改到深夜,连喝三杯咖啡还是觉得词不达意,这时候旁人可能会说:“看你这愁眉苦脸的样子,真是索尽枯肠了吧?”

有人问:“这成语是不是只能用在创作场景?”其实不然。比如一位工程师调试代码时,明明逻辑没问题,但程序死活跑不通,他抓耳挠腮地盯着屏幕,同事见了打趣道:“别把键盘敲坏了,换个思路试试,索尽枯肠反而容易钻牛角尖。”你看,这时候的用法就跳出了传统创作场景,反而多了点方法论的味道。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藏着个认知陷阱。我们总以为“费尽心思”就能解决问题,但现实中常有反例。比如学生背单词时死记硬背,背了十遍还是记不住,这时候需要的可能不是继续“索尽枯肠”,而是调整记忆方法。就像老园丁说的:“硬掰不开的核桃,拿热水泡一泡就裂了。”

当代人特别容易陷入“索尽枯肠”的困境。上周我在地铁里看见个姑娘,捧着手机眉头紧锁,原来是在给领导编辑拜年短信。既要显得恭敬又不能太谄媚,既要简短又不能失礼,足足折腾了二十分钟。这种社交场景下的谨慎斟酌,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索尽枯肠”?

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个状态未必全是坏事。就像酿酒需要时间发酵,思维在反复推敲中也会产生意外收获。有次我写方案卡壳,索性放下电脑去散步,结果在便利店听见两个老太太聊腌酸菜的方法,突然就找到了灵感突破口——原来“索尽枯肠”后的松弛时刻,反而能酿出意想不到的佳酿。

最后留个思考题:当你觉得已经“索尽枯肠”时,是先继续坚持,还是果断切换跑道?这或许没有标准答案,但至少我们知道,思维不该是条死胡同,而该是能随时调头的立交桥。

"索尽枯肠"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