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ián lì bó cái
成语解释:力量小,没有什么才能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严助传》:“越人绵力薄材,不能陆战。”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常用作谦词
繁体字形:綿力薄材
英文翻译:Mianli thin wood
绵:1.丝绵。2.柔软:绵软。3.单薄:绵力。绵薄。4.连续不断:绵延。
力:1.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使物体获得加速度和发生形变的外因。力有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2.力量;能力:人力。物力。目力。脑力。药力。理解力。说服力。战斗力。3.特指体力:大力士。四肢无力。用力推车。4.尽力;努力:力争上游。维护甚力。5.姓。
薄:[báo]1.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对:薄片。2.淡:酒味薄。3.(感情)冷淡:待他不薄。4.不肥沃:薄田。[bó]1.微;少;弱:薄技。薄产。单薄。2.不厚道;不庄重:刻薄。轻薄。3.看不起;慢待:鄙薄。厚此薄彼。4.迫近;靠近:日薄西山。[bò]〔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叶对生,茎、叶有清香味,为清凉解表药,也可提炼出芳香化合物(用于食品、日用品等)。
材:1.木料:木材。树木已经成材。2.原材料;资料:钢材。教材。3.人的资质能力:因材施教。4.从资质能力的高低来衡量的某种人:人材。蠢材。5.棺材:一口材。
“绵力薄材”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其实特别贴近生活。比如你刚入职一家公司,老板突然说:“这次市场推广方案就交给你全权负责了!”你可能会挠挠头说:“我这绵力薄材的,可能得请前辈们多指点。”这里的“绵力薄材”既表达了自己的谦虚,又暗示了愿意学习的积极态度。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是不是在说自己不行啊?”其实不完全对。比如老张开了家社区便利店,进货时跟供应商说:“我这小店绵力薄材的,先订二十箱货试试吧。”这其实是既承认了现实条件有限,又透露出想慢慢做大的打算。就像端着半杯水的人,可以说“只剩半杯”,也可以说“还有半杯”一样。
记得刚学编程那会儿,组长让我改个复杂的系统漏洞。我盯着代码看了半天,最后红着脸说:“我这绵力薄材的,可能得花三天时间。”结果组长反而笑了:“肯承认自己需要时间,比硬着头皮乱改强多了。”这让我明白,适当示弱反而能争取到成长空间。
生活中很多场景都适用这个成语。比如邻居大妈让你帮忙修电脑,你可以说:“我这绵力薄材的,简单问题还能试试,要是硬件坏了得找专业的。”既没把话说死,又划清了能力边界。就像拿着小锤子的人,明说砸不了花岗岩,但钉个钉子还是没问题的。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现代职场。见过太多新人为了表现自己,把“保证完成任务”挂在嘴边,结果搞砸了反而难收场。倒不如像小王那样,接项目时说:“我绵力薄材的,需要多请教各位。”结果他带着笔记本到处请教,最后交出的方案比老员工还扎实。有时候,坦诚自己的局限,反而能走得更稳当。
下次遇到超出能力范围的事,不妨试试这个成语。它就像个安全气囊,既缓冲了压力,又给自己留出进步空间。毕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承认“我现在还做不到”的勇气,可能比硬撑着的面子更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