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
  • lín
  • háo
  • ji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ù lín háo jié

成语解释:指绿林中出众的人物

成语出处:清 李渔《玉搔头 逼氛》:“有谁人道我的不是,又喜得有两个绿林豪杰率众来归,要助我力图大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緑林豪傑

英文翻译:swordsmen of the robin hood type

绿林豪杰的意思

绿:[lǜ]像草和树叶茂盛时的颜色,由蓝和黄混合而成:嫩绿。浓绿。桃红柳绿。青山绿水。[lù]义同“绿”(lǜ),用于“绿林、绿营、鸭绿江”等。

林:1.成片的树木或竹子:森林。竹林。2.林业:农、林、牧、副、渔。3.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民族之林。碑林。

豪:1.具有杰出才能的人:英豪。文豪。2.气魄大;直爽痛快,没有拘束的:豪放。豪爽。豪迈。豪言壮语。豪雨。3.指有钱有势:豪门。豪富。4.强横:豪强。巧取豪夺。

杰:1.超乎寻常的:杰作。2.才能出众的人:俊杰。

成语评论

绿林豪杰”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像武侠小说里的角色?其实它最早出自《后汉书》,指代那些聚集山林、反抗官府的人物。比如:“东汉末年,许多百姓因不满苛捐杂税,投奔绿林豪杰,成了民间传颂的英雄。”这种用法既点明了他们的反抗性,也暗含了某种草根正义的色彩。

有人可能会问:绿林豪杰和普通强盗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动机。例如:“虽然同是占山为王,绿林豪杰劫富济贫,土匪却欺压良善。”前者常被赋予“替天行道”的理想光环,后者则纯粹为了私利。这种区分在《水浒传》里体现得尤为明显。

现代生活中还能用这个成语吗?当然可以!比如形容互联网创业者:“这群年轻人就像数字时代的绿林豪杰,用代码打破传统行业的壁垒。”这里既保留了打破规则的特质,又转化为积极创新的意味。我个人觉得,这种词义演变恰恰反映了社会价值观的进步——从武力反抗到技术革新,本质都是对现状的突破。

再举个职场例子:“公司里那几个敢直言进谏的,倒像是现代版绿林豪杰。”这种用法巧妙地把对抗性转化为正向的勇气。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时要注意语境——如果说某人“像绿林豪杰搞破坏”,就可能变成贬义了。词语的多面性恰好说明,历史典故在现代语境中的生命力,取决于我们如何赋予它新的解读。

最后想分享个观察:绿林豪杰的形象之所以长盛不衰,或许因为人们内心始终向往那种快意恩仇的率真。但现代社会更提倡用制度而非个人英雄主义解决问题,这种矛盾恰是成语魅力的来源。就像我们既佩服武侠小说里的侠客,又清楚法治社会才是更优解。

绿林豪杰的造句

  1. 造句 碧血剑中的世界,到处都是绿林豪杰。
  2. 造句 说这番话时,莫豪杰瞪大了愣眼,看起来还真有一种绿林豪杰的气势。
  3. 造句 他本是绿林豪杰出身,见到如此英雄人物,哪有不想结交之理。
  4. 造句 所以我这半个绿林豪杰铤而走险啸聚山林,成为盗匪,雁过拔毛,举起手来,留下鲜花、收藏,躲在暗处嘿嘿阴笑中……
  5. 造句 要说这个萧应训在河南也是个不下于李际遇、刘洪起的绿林豪杰,就在陈、张二人甫到河南的头几天,他竟从闯贼手中光复了南阳及泌阳、舞阳、桐柏数县。
  6. 造句 从此他打着开锁匠的名号走南闯北,结交绿林豪杰,凭着本事和智慧,一次又一次地跟日本人斗智斗勇。
  7. 造句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多少绿林豪杰,铁血军骑马踏东都,剑指西京。
  8. 造句 大宋南北,绿林豪杰遍地;江湖上下,侠义英雄称雄。
  9. 造句 自从开创镖局以来,自称镖局从未走失过一支镖,黑道上的绿林豪杰看到他们运镖所带的飞龙旗,或听到趟子手的吆喝声一定给几分面子他们,不会打他们的主意。
  10. 造句 武林各大门派的人都在显眼的地形设有座席,剩下的右首空地上人头攒动,轶序混乱之极,这里的人都是来自三山五岳的江湖好汉、绿林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