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ù lín dà dào
成语解释:指聚集山林的强盗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既作绿林大盗,便与那偷猫盗狗的不同。”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緑林大盗
英文翻译:bandit
绿:[lǜ]像草和树叶茂盛时的颜色,由蓝和黄混合而成:嫩绿。浓绿。桃红柳绿。青山绿水。[lù]义同“绿”(lǜ),用于“绿林、绿营、鸭绿江”等。
林:1.成片的树木或竹子:森林。竹林。2.林业:农、林、牧、副、渔。3.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民族之林。碑林。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盗:1.偷窃:盗取。2.抢劫财物的人:强盗。海盗。
提到“绿林大盗”,你脑海中会浮现什么画面?是深山老林里飞檐走壁的侠客,还是劫富济贫的草莽英雄?其实这个成语最早和东汉的绿林起义有关,后来逐渐演变成对山林盗匪的统称。
举个例子:明朝小说里常写“绿林大盗劫了官银,转头分给穷苦百姓”。这里的“绿林大盗”就带着点侠盗色彩。但现代用法更中性,比如“警方捣毁的犯罪团伙里,竟藏着几个自称绿林大盗的年轻人”——这时候这个词明显带有贬义。你发现了吗?同一个成语,在不同语境里味道完全不一样。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还有“绿林大盗”吗?从字面看,深山老林的生存环境早已改变。但换个角度,那些在网络世界用技术手段劫富济贫的黑客,算不算新时代的“绿林大盗”?我个人觉得,任何时代都有人想用非常手段打破规则,但真正的侠义精神应该建立在合法框架内。
再看个职场案例:同事老张总抱怨“公司制度就是压榨员工的绿林大盗”。这里用成语比喻无形的剥削机制,既形象又有种黑色幽默。你看,成语的妙处就在于它能穿越古今,把抽象概念变得活灵活现。
最后说点个人观察:小时候觉得“绿林大盗”很酷,现在更明白任何时代都需要规则。但那些敢于挑战不公的勇气,或许正是这个成语流传千年的魅力所在。就像武侠小说里说的,江湖从来不缺故事,缺的是守住底线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