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uó
  • zhī
  • zuì
  • mí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uó zhī zuì míng

成语解释:指捏造罪名,陷害无辜的人。

成语出处:《旧唐书·来俊臣传》:“招集无赖数百人,令其告事,共为罗织,千里响应。”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陷害人

繁体字形:羅織辠名

英文翻译:cook up charges

罗织罪名的意思

罗:1.捕鸟的网:罗网。天罗地网。2.张网捕(鸟):门可罗雀。3.招请;搜集:罗致。网罗。搜罗。4.陈列:罗列。星罗棋布。5.一种器具,在木框或竹框上张网状物,用来使细的粉末或流质漏下去,留下粗的粉末或渣滓:绢罗。铜丝罗。把面过一次罗。6.过罗:罗面。把面再罗一过儿。7.质地稀疏的丝织品:罗衣。罗扇。轻罗。绫罗绸缎。8.姓。9.用于商业,12打(144件)为1罗。[英gross]

织:[zhī]1.用丝、麻、棉纱、毛线等编成布或衣物等:织布。编织。织女(a.织布、织绸的女子;b.指织女星)。棉织物。2.引申为构成:罗织罪名。3.用染丝织成的锦或彩绸:织锦。织文(即“织锦”)。织贝(织成贝文的锦)。[zhì]古同“”,旗帜。

罪:1.犯法的行为:罪大恶极。立功赎罪。2.过失:不应归罪于人。3.依法给予的刑罚;惩处:判罪。待罪。4.苦难;痛苦:受罪。

名:1.名字;名称:人名。书名。命名。报名。给他起个名儿。2.名字叫做:这位女英雄姓刘名胡兰。3.名义:你不该以出差为名,到处游山玩水。4.名声;名誉:出名。有名。世界闻名。5.出名的;有名声的:名医。名著。名画。名山。6.说出:莫名其妙。不可名状。7.占有:一文不名。不名一钱。8.a)用于人:三百多名工作人员。录取新生四十名。b)用于名次:第三名。9.姓。

成语评论

罗织罪名这个词儿,乍一听像织毛衣,实际却是把莫须有的罪名编织成网套在别人头上。比如有人对同事不满,故意编造他泄露公司机密的谣言,这就是典型的“罗织罪名”。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为什么要费劲编故事害人?答案很简单——当正面竞争不过时,有些人就会用歪招抹黑对手。

电视剧里常出现这样的情节:大臣为扳倒政敌,硬说对方写的诗里有反叛暗号。这种“文字狱”式的定罪,就像把零散的笔画强行拼成刀剑形状。这时候不妨想想:为什么捏造的罪名总能忽悠住人?因为人们往往更相信“有罪推定”,就像看到白纸上的墨点,总忍不住先关注污渍而非空白。

职场新人小张最近就遇到怪事:领导突然说他偷懒,可打卡记录明明全勤。后来才知道是有人篡改了工作日志。这让我想起老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当恶意遇上权力,虚构的罪名就像量身定做的枷锁。但换个角度看,这种手段反而暴露了陷害者的心虚——毕竟有理的人,何必靠编故事取胜?

有人疑惑:现代社会信息透明,罗织罪名还有生存空间吗?看看网络暴力就知道,断章取义的截图能在一小时内毁掉一个人的名誉。不过硬币都有两面,现在随手录屏取证的习惯,也让栽赃成本越来越高。就像我邻居王叔说的:“以前泼脏水容易擦不干净,现在人人都有摄像头,谁在说谎迟早现原形。”

说到底,与其费心琢磨怎么给人安罪名,不如把心思花在正经事上。历史反复证明,靠谎言堆砌的指控就像纸糊的城墙,经不起真相的日晒雨淋。当我们看到离奇指控时,不妨多问几个“证据呢”,少当几次吃瓜群众,或许就能让“罗织罪名”失去滋生的土壤。

罗织罪名的造句

  1. 造句 他罗织罪名,陷害忠良,真是太伤天害理了。
  2. 造句 难道是卑鄙的陪审团对你故意罗织罪名的吗?
  3. 造句 罗织罪名,诬枉陷害岳飞父子和张宪而置之于死地,这就正是秦桧任凭“一时之私意”。
  4. 造句 这样的文句,确实容易贻人口实,并被罗织罪名。
  5. 造句 唐俊看清楚了那人,马上便罗织罪名扣在张铁匠身上。
  6. 造句 但凡他感觉威胁到他的相位或利益的人,基本上都被他罗织罪名制造冤案,或贬或杀或流放,其中杀死朝臣二百余家。
  7. 造句 暗杀小明王韩林儿、罗织罪名清洗功臣,按传统道德标准都是不忠不义之举。
  8. 造句 他们常常罗织罪名,诬赖良民,之后就屈打成招,趁机敲诈勒索。
  9. 造句 维基泄密的泄密行为震怒了华府官员,同时司法部官员正罗织罪名决定是否能向阿桑奇发起指控。
  10. 造句 当时党争纷错,政局复杂,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瞿式耜自然引起一些当权者的嫉视,于是罗织罪名,把他赶出朝廷。

"罗织罪名"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