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ēn
  • wén
  • luó
  • zh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ēn wén luó zhī

成语解释:深文:制定或援用法律条文苛细严峻;罗织:虚构种种罪名,对无辜者加以诬陷。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

成语出处:清·汪琬《跋序》:“此皆当国者深文罗织,不足为据。”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强加人罪

繁体字形:深文罗织

英文翻译:Deep prose luozhi

深文罗织的意思

深:1.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跟“浅”相对,2.—3.同):深耕。深山。这院子很深。4.深度:这里的河水只有三尺深。这间屋子宽一丈,深一丈四。5.深奥:由浅入深。这本书很深,初学的人不容易看懂。6.深刻;深入:深谈。影响很深。7.(感情)厚;(关系)密切:深情。两人的关系很深。8.(颜色)浓:深红。深绿。颜色太深。9.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深秋。夜已经很深了。10.很;十分:深知。深信。深恐。深表同情。深有此感。11.姓。

文:1.字;语言的书面形式:甲骨文。英文。2.文章:散文。议论文。3.文言:半文半白。4.指文科:文理分科。5.非军事的。与“武”相对:文职。文武双全。6.柔和;不猛烈:文弱。文火。7.旧指礼节、仪式等:繁文缛节。8.指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文。水文。9.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文身。文双颊。10.文饰;掩饰:文过饰非。11.⑪量词。用于旧时的铜钱:一文不值。

罗:1.捕鸟的网:罗网。天罗地网。2.张网捕(鸟):门可罗雀。3.招请;搜集:罗致。网罗。搜罗。4.陈列:罗列。星罗棋布。5.一种器具,在木框或竹框上张网状物,用来使细的粉末或流质漏下去,留下粗的粉末或渣滓:绢罗。铜丝罗。把面过一次罗。6.过罗:罗面。把面再罗一过儿。7.质地稀疏的丝织品:罗衣。罗扇。轻罗。绫罗绸缎。8.姓。9.用于商业,12打(144件)为1罗。[英gross]

织:[zhī]1.用丝、麻、棉纱、毛线等编成布或衣物等:织布。编织。织女(a.织布、织绸的女子;b.指织女星)。棉织物。2.引申为构成:罗织罪名。3.用染丝织成的锦或彩绸:织锦。织文(即“织锦”)。织贝(织成贝文的锦)。[zhì]古同“”,旗帜。

成语评论

深文罗织”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复杂,但拆开看其实很简单。“深文”指繁琐的法律条文,“罗织”则是虚构罪名、刻意陷害。合起来,就是通过咬文嚼字或捏造证据给人“定罪”。比如有人说:“他为了打压对手,硬是从合同里挑出几个模糊条款,深文罗织了一个商业欺诈的罪名。”这种场景是不是似曾相识?

自问:为什么有人喜欢用这种方式?因为“深文罗织”的本质是“用规则打败规则”。当一个人手握解释权,就能把看似客观的条文变成攻击他人的武器。比如历史上的文字狱,或者职场中某些人用公司制度给人“穿小鞋”,都是这个逻辑。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小张的同事偷偷改了他的报告数据,却反过来指责他“违反公司数据真实性原则”,甚至搬出员工手册里的十几条相关规定。这就是典型的“用大道理掩盖小心思”,把正当规则扭曲成伤人的刀。

自问:普通人如何避免被“罗织”?关键在两点:一是保留证据,比如工作沟通记录;二是学会反问对方“具体违反了哪一条?如何界定?”。很多“罗织”行为经不起细节推敲,就像用蜘蛛网捆人,轻轻一碰就碎。

我个人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越是制度健全的环境,“深文罗织”反而越少。因为明确的边界会让钻空子的人无处下手。这就像修篱笆——篱笆稀疏时,野狗总能找到缝隙钻进来;但若把篱笆扎得又密又牢,反而能真正保护院子。

最后分享一个思考角度:当我们批评“深文罗织”时,并不是反对规则本身,而是反对规则的滥用。就像菜刀能切菜也能伤人,区别在于握刀的手。保持对规则的敬畏,同时警惕规则的异化,或许才是应对这类问题的平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