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ǎo
  • zhǎng
  • sū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ǎo zǐ zhǎng sūn

成语解释:养育子孙,使其长大成人

成语出处:宋·叶适《安集两淮申省状》:“人在战地,各自为家,养生送死,老子长孙,未尝有阙。”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家庭责任

繁体字形:老子長孫

英文翻译:Laozi's eldest grandson

老子长孙的意思

老:1.年岁大(跟“少、幼”相对):老人。老大爷。他六十多岁了,可是一点儿也不显老。2.老年人(多用作尊称):徐老。敬老院。扶老携幼。3.婉辞,指人死(多指老人,必带“了”):隔壁前天老了人了。4.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老练:老手。老于世故。5.很久以前就存在的(跟“新”相对,下6.同):老厂。老朋友。老根据地。这种纸烟牌子很老了。7.陈旧:老脑筋。老机器。这所房子太老了。8.原来的:老脾气。老地方。9.(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跟“嫩”相对,下10.同):油菜太老了。11.(食物)火候大:鸡蛋煮老了。青菜不要炒得太老。12.姓。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长:[cháng]1.两点之间的距离大(跟“短”相对)。a)指空间:这条路很长。长长的柳条垂到地面。b)指时间:长寿。夏季昼长夜短。2.长度:南京长江大桥气势雄伟,铁路桥全长6772米。3.长处:特长。取长补短。一技之长。4.(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长于写作。5.(旧读zhàng)多余;剩余:长物。6.姓。[zhǎng]1.领导人:部长。校长。乡长。首长。2.生:长锈。山上长满了青翠的树木。3.生长;成长:杨树长得快。这孩子长得真胖。4.增进;增加:长见识。长力气。吃一堑,长一智。

孙:[sūn]1.儿子的儿子:孙子。孙女。2.跟孙子同辈的亲属:外孙。侄孙(侄儿的子女)。3.孙子以后的各代:曾(zēng)孙(孙子的子女)。玄孙(曾孙的子女)。子孙(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王孙(贵族的子孙后代)。4.植物再生成孳生的:孙竹(竹的枝根末端所生的竹)。5.姓。[xùn]古同“”。

成语评论

老子长孙”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并不在传统成语库里,更像是民间口语中用来形容家庭里长辈与孙辈间独特的相处模式。咱们不妨先拆开理解:“老子”在方言中常指父亲或长辈,“长孙”即家族中的第一个孙子,合起来可以理解为“长辈带孙子”的生活场景。

比如小区张大爷的故事:“自从帮着带小孙子,我这‘老子长孙’的日子可比跳广场舞充实多了!”张大爷边浇花边和邻居说,“昨天教他认字,他非说‘休’字是两个人躺树下睡觉,你说现在的孩子脑洞大不大?”这种隔代互动既传承生活经验,又创造新趣味的场景,正是这个短语的精髓。

为什么这种互动值得关注?仔细观察会发现,长辈往往用“过来人”的智慧教孩子基础技能,比如种花、写毛笔字;而孩子则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给老人带来新视角,像用手机拍照修图、玩电子游戏。这种双向的能量流动,让家庭教育不再只是单方面的灌输。

菜市场李阿姨的经历更生动:“我教孙女挑西瓜要拍声响亮,她反问我‘奶奶,西瓜会不会被拍疼啊?’当时我就愣住了。”这种童真提问恰恰打破了成年人的思维定式,提醒我们用更柔软的视角看待世界——这可能就是隔代育儿特有的治愈力。

有人认为隔代教育容易溺爱,实际情况呢?我观察过社区里多个家庭,发现关键在于把握“参与”和“主导”的界限。就像邻居王老师家立的规矩:爷爷奶奶负责教生活常识,父母主管功课学习。既让孩子感受到多维度关爱,又避免了教育理念冲突。

最近在公园见到带着孙子观鸟的陈叔,他的话很有意思:“以前觉得退休就是终点站,现在带着小家伙认白头鹎、画眉鸟,倒像重新拿了本自然观察的入场券。”这种代际互动带来的心态年轻化,或许比任何保健品都管用。

电子支付普及的今天,看到刘奶奶耐心教孙子辨认不同面额硬币的画面特别触动。年轻父母可能直接教手机付款,但老一辈这种“摸得着的金钱教育”,反而让孩子对价值有了更立体的认知。传统与现代方法的互补,正在悄然塑造更完整的认知体系。

黄昏时分常见这样的画面:老人推着婴儿车慢慢走,车里的小家伙举着棉花糖咿呀学语。这样的“老子长孙”组合,不仅是家庭的温情纽带,更像流动的时光胶囊,封存着不同时代的智慧与童真,在夕阳里酿成值得品味的岁月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