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í dé shuò lǎo
成语解释:盛德高年的人
成语出处:唐 李翱《卓异记 三拜左仆射》:“其后以南省事疏,乃带平章之号,然非耆德硕老有嘉名者,莫得居之焉。”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耆惪碩老
英文翻译:Old man
耆:[qí]1.年老,六十岁以上的人:耆老。耆年。耆绅。耆宿(sù)(指在社会上有名望的老年人)。2.强横。[shì]古同“嗜”,爱好。
德:1.道德,品行;特指好的品行:德育。美德。德才兼备。2.心意;志向:同心同德。离心离德。3.恩惠;好处:感恩戴德。4.德国的简称。
硕:[shuò]1.〔硕士〕学位名,高于“学士”。2.大:硕老。硕材。硕学(博学,亦指博学的人)。硕壮。硕果累累(喻巨大的成绩)。硕大无朋(形容无比的大)。[shí]古同“石”,形容坚固。
老:1.年岁大(跟“少、幼”相对):老人。老大爷。他六十多岁了,可是一点儿也不显老。2.老年人(多用作尊称):徐老。敬老院。扶老携幼。3.婉辞,指人死(多指老人,必带“了”):隔壁前天老了人了。4.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老练:老手。老于世故。5.很久以前就存在的(跟“新”相对,下6.同):老厂。老朋友。老根据地。这种纸烟牌子很老了。7.陈旧:老脑筋。老机器。这所房子太老了。8.原来的:老脾气。老地方。9.(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跟“嫩”相对,下10.同):油菜太老了。11.(食物)火候大:鸡蛋煮老了。青菜不要炒得太老。12.姓。
“耆德硕老”这个词,乍一听有点拗口,但拆开来看其实不难理解。“耆”指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德”是品德,“硕”是学识深厚,“老”则是年长者的尊称。合起来就是形容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长者。比如你可能会听到这样的句子:“公司遇到重大决策时,董事长总会请教几位耆德硕老,他们的建议往往一针见血。”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词是不是只能用来形容搞学问的人?”其实不然。举个例子:村里修桥时,九十岁的张爷爷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凭着一辈子务农积累的经验,精准预测了雨季水位变化,避免了工程返工。村里人提起他都说:“别看老张头不识字,论起看天象、懂土地,他可是咱们村的耆德硕老。”
再来看个职场中的例子。李总监带团队时有个习惯:每月请退休的老技术员王工来分享案例。新人觉得老方法过时,但王工总能从二十年前的设备故障中提炼出通用逻辑。后来团队发现,这些“老古董经验”竟能解决5G基站的新问题。这让我想到:智慧就像陈年酒,时间越久越能品出层次。
或许你会疑惑:“现代社会追求年轻化,耆德硕老还有存在价值吗?”我曾在博物馆见过八十岁的志愿讲解员。当游客问“宋朝百姓怎么过节”时,他不仅能背出《东京梦华录》的原文,还会掏出老照片讲自己儿时见过的民俗遗风。这种活的历史书,恰恰是数据检索无法替代的温度。
个人看来,这个词背后藏着对“时间价值”的尊重。就像老家祠堂里那棵三百年的银杏,年轻人固然能测量它的高度,但只有守林人才知道哪根枝桠曾遭雷劈又逢春。当代社会容易陷入“新即正确”的焦虑,但有些问题的答案,或许早就藏在耆德硕老的皱纹里。
最后看个反常识的例子。科技公司开发AI语音助手时,特意邀请方言学家和说书人参与训练。这些老者贡献的不仅是语言样本,更是抑扬顿挫背后的人情世故。项目负责人感慨:“机器能学会语法,但要让AI懂得‘话里有话’,还得靠这些活字典。”你看,耆德硕老的智慧,正在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推动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