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uò
  • lǎ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í rú shuò lǎo

成语解释:耆:老;硕:大。盛德高年的儒者

成语出处:汉·扬雄《剧秦美新》:“是以耆儒硕老,抱其书而远逊;礼官博士,卷其舌而不谈。”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指德高的老年人

繁体字形:耆儒碩老

英文翻译:Senior scholar and senior master

耆儒硕老的意思

耆:[qí]1.年老,六十岁以上的人:耆老。耆年。耆绅。耆宿(sù)(指在社会上有名望的老年人)。2.强横。[shì]古同“”,爱好。

儒:1.旧时泛指读书人:儒生。儒医。2.古代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专司礼仪的人。3.儒家:儒术。4.通“懦(nuò)”。懦弱:偷儒转脱。

硕:[shuò]1.〔硕士〕学位名,高于“学士”。2.大:硕老。硕材。硕学(博学,亦指博学的人)。硕壮。硕果累累(喻巨大的成绩)。硕大无朋(形容无比的大)。[shí]古同“”,形容坚固。

老:1.年岁大(跟“少、幼”相对):老人。老大爷。他六十多岁了,可是一点儿也不显老。2.老年人(多用作尊称):徐老。敬老院。扶老携幼。3.婉辞,指人死(多指老人,必带“了”):隔壁前天老了人了。4.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老练:老手。老于世故。5.很久以前就存在的(跟“新”相对,下6.同):老厂。老朋友。老根据地。这种纸烟牌子很老了。7.陈旧:老脑筋。老机器。这所房子太老了。8.原来的:老脾气。老地方。9.(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跟“嫩”相对,下10.同):油菜太老了。11.(食物)火候大:鸡蛋煮老了。青菜不要炒得太老。12.姓。

成语评论

说到"耆儒硕老"这个成语,可能不少年轻朋友会觉得陌生。其实它专指那些德高望重的老年学者,就像咱们小区里那位总在槐树下讲历史故事的白胡子张爷爷。这个成语本身带着浓浓的敬重意味,但放在今天,我们该怎么理解它的现实意义呢?

举个具体例子:某次学术研讨会上,当各方专家争论不休时,年逾八旬的王教授用平实的语言点破问题本质。全场顿时安静下来,年轻学者们不约而同掏出笔记本记录——这就是"耆儒硕老"的力量。他们未必掌握最新技术手段,但深厚积淀形成的判断力往往能拨云见日。

有人问:现在信息获取这么方便,老学者的经验还重要吗? 其实就像导航软件再智能,老司机的路况预判仍然宝贵。去年某科技公司研发新产品时,正是采纳了退休工程师关于材料耐候性的建议,避免了三千万的损失。知识会更新,但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需要时间沉淀。

换个角度看,在杭州龙井村见过这样一幕:几位茶农围着村里的制茶老师傅,边看火候边讨论电商直播的新玩法。老师傅笑着调整焙笼角度:"我这双手量温度准过温度计,但怎么把茶香说进手机里,还得靠你们年轻人。"这种新老智慧的融合,或许才是"耆儒硕老"在当代最生动的诠释。

或许你会疑惑:年轻人该如何与前辈相处? 我观察到,真正有效的交流不是表面恭敬,而是带着具体问题去请教。就像程序员小陈每周带着代码找退休的架构师喝茶,不是要现成答案,而是学习拆解复杂系统的思维方式。这种互动让老智慧真正流动起来。

在这个加速度的时代,"耆儒硕老"的存在像锚点,提醒我们知识需要深度发酵。但不必将其神化,毕竟智慧不分年龄,关键在持续学习和开放心态。正如那位坚持每天看学术论文的老院士所说:"我哪是什么权威,不过是比你们多摔过几个跟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