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ǒng jiān suō bèi
成语解释:两肩耸起,背脊弯曲。形容衰老的状态。也形容因怕冷而缩做一团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3回:“又是风雪,地下踏着寒冰,冻得耸肩缩背,战战兢兢。”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衰老
繁体字形:聳肩縮背
英文翻译:Shrug one's shoulders and back
耸:1.高起;直立:耸峙。2.惊动:危言耸听。
肩:1.肩膀:并肩前进。2.担负;担任:身肩重任。
缩:[suō]1.由大变小或由长变短;收缩:紧缩。缩短。热胀冷缩。这布下水也不缩。2.没伸开或伸开了又收回去;不伸出:乌龟的头老缩在里面。3.后退:退缩。畏缩。谁也不许往后缩。[sù]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砂仁的一个变种,叶子披针形,花白色,蒴果绿色。果实和种子可入药。
背:[bèi]1.躯干的一部分,部位跟胸和腹相对:后背。背影。擦擦背。2.(背儿)某些物体的反面或后部:手背。刀背儿。墨透纸背。3.(Bèi)姓。4.背部对着(跟“向”相对):背山面海。背水作战。人心向背。5.离开:背井离乡。6.躲避;瞒:光明正大,没什么背人的事。7.背诵:背台词。书背熟了。8.违背;违反:背约。背信弃义。9.朝着相反的方向:他把脸背过去,装着没看见。10.偏僻:背静。背街小巷。深山小路很背。11.不顺利;倒霉:手气背。12.听觉不灵:耳朵有点背。[bēi]1.(人)用脊背驮:把草捆好背回村去。2.负担;承担:背债。这个责任我还背得起。3.指一个人一次背的量:一背麦子。一背柴火。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寒冬腊月走在街上,冷风一吹,不自觉就耸肩缩背往衣领里缩,像只蜷在壳里的蜗牛。比如:"老王刚推开办公室的玻璃门,迎面扑来的冷气让他瞬间耸肩缩背,连文件袋都夹得更紧了。" 这个动作背后仅仅是怕冷吗?其实还藏着身体的本能反应——当我们遇到突发刺激时,肌肉会自然收缩形成保护机制。
在面试场合,我们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等候区的求职者不停调整领带,肩膀不自觉地耸起,后背绷得笔直,像是随时准备承接考官的目光。" 这时候的耸肩缩背又意味着什么?心理学研究显示,这种体态往往暴露了内心的焦虑与不自信。不过有趣的是,适当调整坐姿就能打破这种状态,下次不妨试试把双肩向后展开。
文学作品里的耸肩缩背更显生动。金庸在《笑傲江湖》里描写令狐冲重伤时这样写:"他每走两步就要停住喘息,原本挺拔的身形如今缩成佝偻一团,像被霜打蔫的秋草。" 这样的描写为何令人印象深刻?因为它用肢体语言精准传递了人物处境,让读者无需旁白就能感知角色的脆弱状态。
现代生活中,这个成语还延伸出新的意涵。比如在团队讨论时,常有人"面对领导提问时耸肩缩背,把解释权推给同事"。这种现象反映的不仅是职场压力,更暴露了责任分散的心理。我认为,与其被动退缩,不如主动把肩膀放松——这不仅改善体态,更能培养解决问题的担当意识。
观察街头巷尾,快递小哥在暴雨中耸肩缩背护着包裹疾行的身影,既让人心疼又透着敬业。这种本能的保护姿态,本质上是对所珍视事物的温柔守护。所以说,耸肩缩背不全是负面表现,换个角度看,它也是人类最原始的情感外化。
当我们再看到有人做出这个动作时,不必急于下判断。可能是环境使然,可能是心理映射,也可能是专注守护的表现。重要的是理解背后的动因,就像读懂身体发出的无声信号,这或许比语言更能揭示真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