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ān cháng cùn liè
成语解释:肝脏与肠子好像被一寸一寸地断裂一样。形容万分悲痛
成语出处: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25节:“王英玛努埃闻之,肝肠寸裂,痛哭不食者三日。”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形容极其悲痛
繁体字形:肝肠寸裂
英文翻译:Cleft of liver and intestine
肝:人和高等动物的消化器官之一。人的肝在腹腔内右上部,分为两叶。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储藏糖原,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新陈代谢等,还有解毒和凝血作用。也叫肝脏。
肠:1.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形状像管子,上端连胃,下端通肛门。分为小肠、大肠两部分,起消化和吸收作用。通称肠子。2.心思;情怀:愁肠。衷肠。3.在肠衣里塞进肉、淀粉等制成的食品:香肠。鱼肠。腊肠。
寸:1.长度单位,10分等于1寸,10寸等于1尺。1市寸合1/30米。2.形容极短或极小:寸功。寸进。寸土。寸步。鼠目寸光。3.凑巧:你来得可真寸。4.姓。
裂:[liè]1.破而分开;破成两部分或几部分:分裂。破裂。决裂。裂纹。裂开。四分五裂。手冻裂了。2.叶子或花冠的边缘上较大较深的缺口。[liě]东西的两部分向两旁分开:衣服没扣好,裂着怀。
“肝肠寸裂”这个成语,听起来就让人心头一紧。它到底用来形容什么样的场景?举个真实的例子:一位母亲得知儿子在洪水中失踪的消息后,当场瘫坐在地,双手抓着胸口说不出话。邻居事后回忆:“她那种肝肠寸裂的样子,谁看了都跟着揪心。”这种极度的悲痛,仿佛身体被撕裂一般,正是成语传递的核心意象。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词是不是只能用在生死离别的场合?”其实不然。某科技公司创始人苦心研发五年的项目被恶意收购时,面对团队解散的结局,他在办公室呆坐整夜。同事描述他“像被抽走了灵魂,整个人透着肝肠寸裂的颓唐”。这说明巨大的精神打击同样适用,关键在于情感冲击的强度。
个人观察发现,现代人使用这个成语时更侧重心理层面的创伤。比如运动员因伤错失奥运资格,粉丝在社交媒体写道:“看他抱着膝盖痛哭的样子,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肝肠寸裂的绝望。”这种跨媒介的情感传递,让古老成语焕发新的生命力。
“用这么重的词会不会夸张?”这取决于语境。当描述地震幸存者目睹家园成废墟时,“肝肠寸裂”恰如其分;但若是形容考试失利,就显得用力过猛。语言就像调料,关键要掌握火候。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自带画面感。某历史小说中,将军得知全军覆没后“以拳捶地直至渗血,喉间发出野兽般的呜咽”,读者自然联想到肝肠寸裂的具象化表现。好的文字不必直白,却能激活读者的通感。
在快餐式表达盛行的今天,这类成语如同陈年酒酿,越品越有滋味。它提醒我们:有些情感浓度,需要特定的语言载体才能完整呈现。当短视频里充斥着“破防”“emo”时,不妨偶尔让“肝肠寸裂”这样的老词透透气,毕竟人类情感的深度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