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ěn
  • táng
  • kěn
  • gò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kěn táng kěn gòu

成语解释:堂:立堂基;构:盖屋。原意是儿子连房屋的地基都不肯做,哪里还谈得上肯盖房子。后反其意而用之,比喻儿子能继承父亲的事业。

成语出处:《尚书 大浩》:“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孔传:“以作室喻政治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立屋乎?”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比喻子能继承父业

繁体字形:肎堂肎構

英文翻译:a son 's willingness to carry on his father 's profession

肯堂肯构的意思

肯:1.附着在骨头上的肉:中肯。肯綮。2.表示同意:首肯。我劝说了半天,他才肯了。3.助动词。表示主观上乐意;表示接受要求:肯虚心接受意见。我请他来,他怎么也不肯来。

堂:1.正房:堂屋。2.专为某种活动用的房屋:礼堂。课堂。食堂。3.旧时官府中举行仪式、审讯案件的地方:大堂。过堂。4.用于厅堂名称,旧时也指某一家、某一房或某一家族:三槐堂。5.用于商店牌号:同仁堂(北京的一家药店)。6.堂房:堂兄。堂弟。堂姊妹。7.a)用于成套的家具:一堂家具。b)用于分节的课程,一节叫一堂:两堂课。c)旧时审案一次叫一堂:过了两堂。d)用于场景、壁画等:三堂内景。一堂壁画。8.姓。

肯:1.附着在骨头上的肉:中肯。肯綮。2.表示同意:首肯。我劝说了半天,他才肯了。3.助动词。表示主观上乐意;表示接受要求:肯虚心接受意见。我请他来,他怎么也不肯来。

构:1.构造;组合:构图。构词。2.结成(用于抽象事物):虚构。构怨。3.指文艺作品:佳构。4.姓。5.构树,落叶乔木,叶子卵形,叶子和茎上有硬毛,花淡绿色,雌雄异株。树皮是制造桑皮纸和宣纸的原料。也叫楮或榖。

成语评论

肯堂肯构”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冷门,但它的意思其实很贴近生活。比如,老张退休后把经营了三十年的面包店交给儿子,儿子不仅保留了招牌产品,还开发了低糖健康系列——这不就是典型的“肯堂肯构”吗?父亲打下基础(堂),儿子完善发展(构),两代人共同守护着家族的味道。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家族传承吗?其实不然。小王跟着导师研究古籍修复,在掌握传统技法后,他尝试用3D扫描技术还原残卷纹路。导师拍着他肩膀说:“我这套手艺总算后继有人了。”这种跨代际的知识传递,同样闪烁着“肯堂肯构”的智慧。

现代社会讲究创新,是否还需要这种“继承”思维?我倒觉得二者并不矛盾。就像手机系统迭代,每个新版本都基于前代框架优化。没有iOS的初始架构,哪来后来的面容识别?真正的创新往往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这正是“肯堂肯构”的现代演绎。

观察身边的创业故事会发现,成功案例常有这样的轨迹:前辈提供经验支持,晚辈注入新鲜视角。某文创品牌创始人坦言,父亲教他控制成本,而他教会父亲玩转短视频营销。这种双向的智慧流动,让“肯堂肯构”不再是单方面的继承,而进化成跨代协作的桥梁。

下次看到老字号推出联名款,或是传统工艺结合现代设计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提醒我们:守正与创新从来不是对立选项,就像盖房子,既要稳固的地基,也需要灵动的飞檐。找到这种平衡,或许就是文化传承最美的样子。

"肯堂肯构"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