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ěn gòu kěn táng
成语解释:堂:立堂基;构:盖屋。原意是儿子连房屋的地基都不肯做,哪里还谈得上肯盖房子。后反其意而用之,比喻儿子能继承父亲的事业。
成语出处:《尚书 大诰》:“以作室喻治政也。父已致法,子乃不肯为堂基,况肯构主屋乎?”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比喻子能继承父业
繁体字形:肎構肎堂
英文翻译:Kengoukentang
肯:1.附着在骨头上的肉:中肯。肯綮。2.表示同意:首肯。我劝说了半天,他才肯了。3.助动词。表示主观上乐意;表示接受要求:肯虚心接受意见。我请他来,他怎么也不肯来。
构:1.构造;组合:构图。构词。2.结成(用于抽象事物):虚构。构怨。3.指文艺作品:佳构。4.姓。5.构树,落叶乔木,叶子卵形,叶子和茎上有硬毛,花淡绿色,雌雄异株。树皮是制造桑皮纸和宣纸的原料。也叫楮或榖。
肯:1.附着在骨头上的肉:中肯。肯綮。2.表示同意:首肯。我劝说了半天,他才肯了。3.助动词。表示主观上乐意;表示接受要求:肯虚心接受意见。我请他来,他怎么也不肯来。
堂:1.正房:堂屋。2.专为某种活动用的房屋:礼堂。课堂。食堂。3.旧时官府中举行仪式、审讯案件的地方:大堂。过堂。4.用于厅堂名称,旧时也指某一家、某一房或某一家族:三槐堂。5.用于商店牌号:同仁堂(北京的一家药店)。6.堂房:堂兄。堂弟。堂姊妹。7.a)用于成套的家具:一堂家具。b)用于分节的课程,一节叫一堂:两堂课。c)旧时审案一次叫一堂:过了两堂。d)用于场景、壁画等:三堂内景。一堂壁画。8.姓。
“肯构肯堂”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的意思其实挺有意思。简单来说,就是“父亲设计房屋,儿子负责建造”,用来比喻父子两代共同完成事业。比如有人问:“为啥古代总说‘子承父业’?”其实这就是“肯构肯堂”的典型场景——上一辈打下基础,下一辈接力实现。
这个成语在现代能用吗?当然可以!比如一家老字号餐馆,爷爷定下传统菜谱,儿子开发新菜品吸引年轻人,这算不算“肯构肯堂”?再比如师傅教徒弟手艺,徒弟加入现代技术改良工艺,这种新旧结合的过程,也能用这个成语形容。关键不在于完全照搬,而在于代际之间的传承与创新。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儿子不想按父亲的规划走怎么办?”这恰恰是成语的深意所在。比如小王父亲希望他接手家族工厂,但小王想用自动化改造生产线。表面上看似“违背传统”,实际上他正是用新方法延续了父亲“振兴家业”的核心目标。真正的“肯构肯堂”不是复刻动作,而是传承精神。
我发现现在很多年轻人对“继承”有误解,觉得必须原封不动才算孝顺。其实就像装修老房子,保留承重墙的同时打通隔断,反而能让老宅焕发新生。工作中也常见这种情况——新主管接手项目后调整策略,只要核心目标不变,反而能让前辈的心血真正开花结果。
下次看到父子搭档的创业者,或是师徒合作的艺术家,不妨想想“肯构肯堂”这个词。它提醒我们:传统不是枷锁,而是跳板;创新不是否定,而是致敬。或许正是这种代代相传又不断突破的力量,才让文明的火种始终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