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ǎn zhàn xīn huāng
成语解释:同“胆战心惊”。
成语出处:明·汪廷讷《种玉记·赴约》:“牛郎织女图欢会,蜂喧蝶嚷须回避,我因此上胆战心慌不自持。”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形容十分害怕
繁体字形:膽戰心慌
英文翻译:be terror-stricken
胆:1.胆囊的通称。2.(胆儿)胆量:胆怯。胆大心细。胆小如鼠。壮壮胆儿。3.装在器物内部,可以容纳水、空气等物的东西:球胆。暖水瓶的胆。4.(Dǎn)姓。
战:1.战争;战斗:宣战。停战。持久战。商战。2.进行战争或战斗:战胜。百战百胜。愈战愈勇。3.姓。4.发抖:寒战。打战。胆战心惊。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慌:1.急;不沉着:慌张。慌忙。2.恐惧;不安:惊慌。心慌。3.表示难以忍受:闷得慌。
哎哟,说到“胆战心慌”这个成语,大家是不是觉得有点耳熟但又不太确定咋用?别急,咱今天就来唠唠它的用法!比如你朋友突然说:“明天要上台演讲,我现在就胆战心慌的,腿都软了!”这时候你品品,是不是立马能感受到他那股子紧张劲儿?说白了,这词儿就是形容人慌得一批,心里七上八下的状态。
等等,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和‘心惊胆战’有啥区别啊?”嘿,好问题!其实啊,这俩就像奶茶里的珍珠和椰果——核心都是“害怕”,但口感不同。“胆战心慌”更强调慌乱的即时反应,比如考试时发现没带笔;而“心惊胆战”呢,更多是持续性的恐惧,比如走夜路总担心背后有人跟着。
记得上次我在游乐场坐过山车,那叫一个刺激!机器刚启动那会儿,我整个手心直冒汗,就跟成语里说的一模一样,真是“胆战心慌”到想喊妈妈。不过你猜怎么着?等冲上最高点俯冲下来时,反而觉得超爽!所以说啊,这种情绪虽然难受,但扛过去可能就是新天地。
有小伙伴可能还纳闷:“这成语能用在好事儿上不?”哎嘛,这脑洞开得有意思!按传统用法确实多指负面情绪,但要是谁家孩子高考超常发挥,家长激动得“胆战心慌”地查分,倒也算别出心裁的活用。语言嘛,本来就是活用的,关键看语境能不能让听众会心一笑。
最后唠句实在话,咱平时说话别总被成语框住。就像炒菜放盐,适量提鲜就行。遇到真让人“胆战心慌”的事儿,深呼吸三次比琢磨用哪个成语更重要,你说对不?生活这场大戏啊,演好自己的角色比背台词要紧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