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uō jiāng zhī mǎ
成语解释:比喻没有了约束的人或失去了控制的事物。
成语出处:茅盾《夜读偶记》:“但因采取了漫谈的方式,信笔所之,常如脱缰之马,离题颇远。”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指失去了控制的事物
繁体字形:脱繮之馬
英文翻译:uncontrollable
脱:1.(皮肤、毛发等)脱落:脱皮。脱毛。爷爷的头发都脱光了。2.取下;除去:脱鞋。脱脂。脱色。3.脱离:逃脱。摆脱。脱险。脱缰之马。4.漏掉(文字):脱误。这一行里脱了三个字。5.轻率;轻慢:轻脱。脱易(轻率,不讲究礼貌)。6.或许:脱有不测。7.倘若:脱有遗漏,必致误事。8.姓。
缰:缰绳,拴牲口的绳子:信马由缰。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提到“脱缰之马”,你脑海中是不是立刻浮现出狂奔的野马画面?这个成语原本形容动物失控的状态,如今却被广泛用来比喻失去约束的人或事。比如最近新能源车市场发展迅猛,有专家在论坛上感叹:“行业竞争如同脱缰之马,企业既要抓住机遇,也要系好安全带。”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大家总爱用这个成语描述失控现象?其实答案藏在生活场景里。想象你家狗狗突然挣脱牵引绳满街跑,那种既担心它受伤又怕撞到路人的心情,和面对股市剧烈波动时的焦虑如出一辙。上周邻居张阿姨就拿着基金账单说:“这行情简直像脱缰的野马,我追都追不上。”
在科技创新领域,这个比喻显得尤为贴切。某科技公司CTO在内部会议上说:“AI技术发展已成脱缰之势,我们研发团队就像驯马师,既要保持技术领先,又要守住伦理缰绳。”这种失控与掌控的辩证关系,恰恰反映了人类面对技术爆炸时的真实处境。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妙之处在于动态平衡的哲学意味。就像孩子们放风筝,线太松会失控坠落,拽太紧又飞不起来。去年参加马拉松时,有位跑者的话让我印象深刻:“配速管理就像驯马,前五公里要是放纵自己当脱缰野马,后半程就只能当瘸腿老马。”
观察身边现象会发现,这个成语正在被赋予新内涵。短视频平台上,有博主用“脱缰式穿搭”形容打破常规的时尚创意,收获百万点赞。这种语义延伸恰恰说明,失控未必是坏事,关键在于如何将奔涌的能量转化为创造动力。就像黄河改道会冲出新河道,社会进步往往也需要突破框架的勇气。
当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脱缰时刻”,或许可以换个角度思考:缰绳存在的意义,不正是为了在必要时刻能稳稳抓住吗?下次看到孩子把颜料涂满墙壁,与其生气不如想想——这何尝不是创造力在寻找突破口?毕竟没有最初的“脱缰”,哪来日后的天马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