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ǒu
  • lín
  • jiǎ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ù yǒu lín jiǎ

成语解释:鳞甲:比喻人多巧诈的心。比喻居心险恶,不可接近。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陈震传》:“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居心险恶,不可接近

繁体字形:腹有鱗甲

英文翻译:be treacherous

腹有鳞甲的意思

腹:1.指内心:腹案。腹议。2.指鼎、瓶子等器物的中空而凸出的部分:壶腹。瓶腹。

有:[yǒu]1.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3.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学问。6.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7.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8.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鳞:1.鱼类、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具有保护作用的薄片状组织,由角质、骨质等构成。2.像鱼鳞的:鳞茎。鳞波。遍体鳞伤。3.姓。

甲:1.天干的第一位。现常用来表示顺序的第一。2.第一;居第一位:甲级。桂林山水甲天下。3.动物身上有保护功用的硬壳:甲壳。指甲。4.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用金属、皮革等制成:盔甲。装甲车。5.旧时户籍的编制单位。若干户为一甲,若干甲为一保。

成语评论

腹有鳞甲”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奇怪,但它的意思其实很有意思。原指动物肚子上的鳞片能保护柔软的内脏,后来用来比喻人心里藏着防备或计谋。比如老张平时总笑眯眯的,关键时刻总能拿出应对方案,同事们都说他是“腹有鳞甲之人”。

这个成语是褒义还是贬义呢?其实要看具体场景。三国时期诸葛亮派费祎出使东吴,孙权发现他谈话滴水不漏,事后感叹“此人腹有鳞甲”,这里既肯定了他的谨慎周全,也暗含难以完全信任的意味。

现代职场中,这个特质可能成为双刃剑。就像市场部王总监,每次谈判前都会准备三套方案,这种未雨绸缪的作风让团队很有安全感。但新来的实习生觉得他城府太深,反而不太敢主动沟通。

如何在自我保护与真诚待人之间找到平衡点?观察发现,真正成熟的人会像变色龙一样调整状态:处理重要事务时启用“鳞甲模式”,日常相处则保持透明。就像武侠小说里的高手,平时把宝剑收在鞘中,需要时才会出鞘。

有个有趣的现象:越是单纯的人越需要外在的铠甲,而真正通透的人反而显得简单。这或许印证了老子说的“大智若愚”。就像武侠小说里的扫地僧,平时看着普普通通,关键时刻却能化解危机。

不妨把这个成语当作提醒:既要保持内心的柔软,也要修炼应对困难的能力。就像智能手机的保护壳,既要防摔抗压,也不能妨碍触摸屏的灵敏反应。毕竟人生这场游戏,既要学会防御,也要敢于进攻。

"腹有鳞甲"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