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ù zhōng lín jiǎ
成语解释:鳞甲:比喻人多巧诈之心。比喻居心险恶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陈震传》:“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比喻居心险恶,不可接近
繁体字形:腹中鳞甲
英文翻译:Mesogastric scale
腹:1.指内心:腹案。腹议。2.指鼎、瓶子等器物的中空而凸出的部分:壶腹。瓶腹。
中:[zhōng]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中央。华中。居中。2.指中国: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队伍中。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中指。中锋。中年。中秋。中途。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农。中学。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适中。7.中人:作中。8.适于;合于:中用。中看。中听。9.成;行;好:中不中?。这办法中。饭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对上;恰好合上:中选。猜中了。三枪都打中了目标。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枪。
鳞:1.鱼类、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具有保护作用的薄片状组织,由角质、骨质等构成。2.像鱼鳞的:鳞茎。鳞波。遍体鳞伤。3.姓。
甲:1.天干的第一位。现常用来表示顺序的第一。2.第一;居第一位:甲级。桂林山水甲天下。3.动物身上有保护功用的硬壳:甲壳。指甲。4.围在人体或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用金属、皮革等制成:盔甲。装甲车。5.旧时户籍的编制单位。若干户为一甲,若干甲为一保。
说起“腹中鳞甲”,很多人可能觉得陌生。这个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陈震传》,原意是说人内心藏着刀剑般的算计,像鱼鳞和铠甲一样坚硬难测。现在多用来形容表面温和,实际心机深重的人。举个例子:公司里有个同事总是一脸笑容,却在关键时刻偷偷抢走你的功劳——这就是典型的“腹中鳞甲”。
为什么会用“鳞甲”来比喻心机?古人用鱼鳞和铠甲形容层层包裹的防御感,就像心机深的人用层层伪装掩盖真实意图。比如历史上有些权臣,表面上对皇帝毕恭毕敬,私下却结党营私,这种表里不一的形象和鳞甲的构造确实有相似之处。
现代生活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设想你在团队合作时遇到这种情况:某位成员开会时永远只说“都听大家的”,却在私下向领导单独汇报时把你的创意说成他的方案。这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就像成语里藏在肚子里的鳞甲,平时看不见,关键时刻却能伤人。
我个人观察发现,职场新人更容易遇到这类“腹中鳞甲”型人物。他们往往利用年轻人的单纯,用“我这是为你好”之类的说辞掩盖真实目的。不过也不必过于紧张,随着阅历增长,大家都会逐渐学会从细节识人,比如观察对方是否言行一致、承诺是否兑现。
如何避免自己变成这样的人?有趣的是,很多人讨厌“腹中鳞甲”却在不自觉中模仿这种行为。比如为了升职而刻意讨好领导,或者为争抢资源隐瞒关键信息。我的建议是:竞争可以光明正大,手段需要守住底线。就像围棋对弈,高手过招讲究的是智谋而非欺诈。
最近看到某互联网公司的案例很有意思:他们推行“透明化管理”,要求所有工作群必须包含相关同事。这种制度设计就像给“腹中鳞甲”照X光,让暗箱操作无所遁形。可见环境建设对改变这类现象有重要作用。
当遇到疑似“腹中鳞甲”的人时,不妨保持观察者的清醒。与其急着揭穿,不如先做好自己的工作记录,留存关键证据。就像农民知道田里有刺猬,不会徒手去抓,而是用工具隔离防护。这种既保持善意又留有防备的态度,或许才是现代社会的生存智慧。
最后想起老家茶馆里挂的一副对联:“胸中自有青山在,何必随人看桃花”。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保持内心的澄明或许比揣测他人更重要。毕竟,我们控制不了别人的鳞甲,但能决定自己的铠甲要不要带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