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ě jǐ wèi gōng
成语解释:为公共的利益而舍弃个人的利益。
成语出处:方志敏《清贫》:“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大公无私
繁体字形:捨己為公
英文翻译:make personal sacrifices for the public good
舍:[shè]1.房屋:宿舍。校舍。2.舍间:敝舍。寒舍。3.养家畜的圈:猪舍。牛舍。4.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舍侄。舍弟。5.姓。6.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shě]1.舍弃:四舍五入。舍近求远。2.施舍:舍粥。舍药。
己:1.自己:知己知彼。舍己为人。严于律己。2.天干的第六位。见〖干支〗。3.姓。
为:[wéi]1.做:有为。事在人为。敢作敢为。大有可为。2.充当:选他为代表。3.变成;成:一分为二。化为乌有。变沙漠为良田。4.是:十寸为一尺。5.姓。6.被(跟“所”字合用):这种艺术形式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7.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或感叹:何以家为(要家干什么)?8.附于某些单音形容词后,构成表示程度、范围的副词:大为高兴。广为传播。深为感动。9.附于某些表示程度的单音副词后,加强语气:极为重要。甚为便利。颇为可观。尤为出色。[wèi]1.帮助;卫护:为吕氏者右袒,为刘氏者左袒。2.表示行为的对象;替:为你庆幸。为人民服务。为这本书写一篇序。3.表示原因、目的:大家都为这件事高兴。为建设伟大祖国而奋斗。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公:1.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公款。公物。公事公办。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分母。公议。公约。3.属于国际间的:公海。公制。公历。4.使公开:公布。公之于世。5.公平;公正:公买公卖。大公无私。秉公办理。6.公事;公务:办公。公余。因公出差。7.姓。8.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9.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诸公。张公。10.丈夫的父亲;公公:公婆。11.属性词。(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公羊。这只小鸡是公的。
提到“舍己为公”,你可能会想到一些宏大场景,比如消防员冲进火场救人,或者医生在疫情中坚守岗位。但这个词真的只适用于特殊职业吗?举个例子,办公室里的小王主动放弃年假,帮团队赶项目进度,最后让公司顺利拿下订单。这种行为算不算“舍己为公”?当然算——只要行动的核心是为了集体利益,哪怕没有惊天动地的场面,也能体现这种精神。
有人问:“牺牲自己利益去成全别人,这样值不值得?”其实关键在于“公”的范围和影响。比如某村庄的老支书,二十年如一日用自家积蓄修路、建学校。虽然个人生活清贫,但全村孩子有了读书机会,农产品能运出大山。这种“舍己”换来的不是个人名利,而是整个社区的可持续发展,从长远看反而创造了更大价值。
现代职场中,“舍己为公”是否已经过时?看看科技公司的开源社区就明白了。成千上万的程序员免费贡献代码,看似“白干活”,实则推动着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我自己参与过某个翻译项目,周末熬夜校对专业术语手册,虽然没拿报酬,但想到能帮更多人无障碍获取知识,那种满足感远超金钱回报。这种新型态的集体主义,正在重新定义“为公”的内涵。
有人疑惑:“普通人能做什么?”其实很简单。邻居张阿姨组织小区垃圾分类督导队,每天早晚两小时站在垃圾桶旁指导投放。她牺牲了跳广场舞的时间,但让整个小区的回收率从30%提升到75%。这种微小却持续的付出,就像溪流汇成江河,证明“舍己为公”不必轰轰烈烈,平凡之举也能聚沙成塔。
观察历史会发现,这种精神往往在关键时刻显露出韧性。去年台风袭击沿海时,电工老李顶着十级大风爬上电线杆抢修电路。别人问他怕不怕,他说:“我家停电顶多点蜡烛,但医院要是断电,手术室里会出人命。”这种朴素的价值观,恰恰是“舍己为公”最生动的注解——它不是虚无的口号,而是具体情境下的本能选择。
当我们在讨论这个词时,本质上是在探讨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边界。过度强调牺牲可能导致道德绑架,但完全利己又会破坏协作基础。理想的平衡点或许在于:既承认个体权益的合理性,也珍视那些自愿为更大目标让渡部分私利的善意。就像接力赛跑,每个人既为自己而跑,也为传递接力棒的那一刻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