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ě jǐ jiù rén
成语解释:舍:弃;就:顺。放弃自己的意见,服从众人的主张。
成语出处:《尚书 大禹谟》:“稽于众,舍己从人。”《孟子 公孙丑上》:“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顾全大局
繁体字形:捨己就人
英文翻译:Sacrifice oneself to others
舍:[shè]1.房屋:宿舍。校舍。2.舍间:敝舍。寒舍。3.养家畜的圈:猪舍。牛舍。4.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舍侄。舍弟。5.姓。6.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shě]1.舍弃:四舍五入。舍近求远。2.施舍:舍粥。舍药。
己:1.自己:知己知彼。舍己为人。严于律己。2.天干的第六位。见〖干支〗。3.姓。
就:1.凑近;靠近:迁就。避难就易。2.到;开始从事:就位。就业。就寝。就学。就职。3.被;受:就歼。就擒。4.完成;确定:成就。功成名就。生铁铸就的,不容易拆掉。5.趁着(当前的便利);借着(有时跟“着”字连用):就便。就近。就手儿。就着灯光看书。6.一边儿是菜蔬、果品等,一边儿是主食或酒,两者搭着吃或喝:花生仁儿就酒。7.表示动作的对象或话题的范围:他们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就工作经验来说,他比别人要丰富些。8.表示在很短的时间以内:我就来。您稍等一会儿,饭就好了。9.表示事情发生得早或结束得早:他十五岁就参加革命了。大风早晨就住了。10.表示前后事情紧接着:想起来就说。卸下了行李,我们就到车间去了。11.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前面常用“只要、要是、既然”等或者含有这类意思):只要用功,就能学好。他要是不来,我就去找他。谁愿意去,谁就去。12.表示对比起来数目大,次数多,能力强等:你们两个小组一共才十个人,我们一个小组就十个人。他三天才来一次,你一天就来三次。这块大石头两个人抬都没抬起来,他一个人就把它背走了。13.放在两个相同的成分之间,表示容忍:大点儿就大点儿吧,买下算了。14.仅仅;只:以前就他一个人知道,现在大家都知道了。15.表示加强肯定:我就知道他会来的,今天他果然来了。我就不信我学不会。那就是他的家。幼儿园就在这个胡同里。16.表示假设的让步,跟“就是”2相同:你就送来,我也不要。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舍己就人”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老派,但它的含义在现代社会依然鲜活。比如,一位消防员冲进火场救出被困的孩子,自己却被浓烟呛到昏迷——这种毫不犹豫的牺牲,正是成语最直接的诠释。但问题来了:为什么有人愿意放弃自身安全去帮助他人?或许是因为人性中天然存在着对“善”的追求,就像本能反应一样。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公司里有个同事熬夜帮你改方案,导致自己第二天发烧请假。这时候有人会说“这不算舍己就人吧?毕竟不是生死大事”。其实,成语的重点不在于事件的大小,而在于“主动让渡自身利益”这个动作。哪怕只是让出会议发言机会给新人,只要带着成全他人的心意,都算某种程度的实践。
有人可能会困惑:这和“舍己为人”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就”这个字——它不是单纯的付出,而是根据对方需求调整自己的行为。比如疫情期间,餐厅老板把囤积的食材免费分给邻居,自己改做外卖便当。这不是单纯的牺牲,而是灵活应变中的成全,既解决了他人吃饭问题,也维系了店铺生存,这种双向的智慧更贴近“舍己就人”的本质。
现代人常觉得“舍己”太沉重,其实可以换个角度理解。就像朋友聚会时主动坐在沙发扶手的位置,把舒适座位留给长辈;或者团队项目中调整自己的创意去配合整体方案。这些日常选择都在累积着善意,让“舍己就人”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英雄行为,而成为可实践的相处哲学。
不过要注意分寸感。曾见过有人为帮朋友搬家推掉重要会议,结果影响升职机会——这种失衡的付出反而会让双方都有负担。真正的“舍己就人”应该像调节水流,既滋润他人田地,也不让自己干涸。就像有位程序员朋友,坚持每周教留守儿童学编程,但会提前安排好工作,用提高效率来平衡时间,这样的可持续模式或许更值得借鉴。
当我们在讨论这个成语时,本质上是在探索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方式。它提醒我们:善意不是单方面的消耗品,而是需要智慧来经营的长期投资。下次遇到需要抉择的时刻,不妨问问自己:这个选择是否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守护了自己的核心价值?找到那个平衡点,或许就是“舍己就人”在现代生活中的最佳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