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è yì liǎng jué
成语解释:色艺:容貌和技艺。姿色和技艺都绝无仅有,非常美妙
成语出处:宋·胡仔《啭春莺》:“王晋卿都尉既丧蜀国,贬均州,姬侍尽逐。有一歌者,号‘啭春莺’,色艺两绝。”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艺妓
繁体字形:色藝兩絶
英文翻译:Two unique colors and Arts
色:[sè]1.颜色:红色。绿色。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色。色厉内荏。3.情景;景象:景色。荷塘月色。4.种类:各色货品。花色齐全。5.质量:成色。足色。6.情欲。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色。色艺双绝。[shǎi]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
艺:1.技能;技术:工艺。手艺。园艺。艺高人胆大。2.艺术:文艺。曲艺。艺人。3.准则;限度:贪贿无艺。4.姓。
两:1.“两”和“二”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一般都可用,但如“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2.双方:两便。两可。两全其美。两相情愿。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两天再说。他真有两下子。我跟你说两句话。4.姓。5.质量或重量单位,10钱等于1两,旧制16两等于1斤,1两合31.25克;后改为10市两等于1市斤,1两合50克。
绝:1.断:隔绝。络绎不绝。2.穷尽;净尽;没有出路的:绝望。弹尽粮绝。绝境。3.副词。1.极:绝大多数。绝妙。2.全然;绝对:绝无其事。4.独一无二的:绝技。5.气息中止;死亡:气绝。悲痛欲绝。6.绝句:七绝。
说起"色艺两绝",你可能会联想到古装剧里的名角儿。比如《红楼梦》中的芳官,原著这样描述:"色艺俱佳,更兼性情爽利",活脱脱就是这个词的生动写照。她既能唱得满堂喝彩,又生得柳眉杏眼,难怪贾府上下都对她另眼相看。
有人要问:这个词和"才貌双全"有什么区别?其实二者像双胞胎却不同。好比说书法家王羲之,论才情当属"艺绝",但史书并未强调他的相貌,这时候用"色艺两绝"就不太合适。这个成语更强调视觉美感与技艺精湛的叠加效应,就像现代那些既能设计华服又能走秀的时装设计师。
当代社会还适用这个成语吗?看那些短视频平台上的非遗传承人就知道了。有位90后苏绣传人,直播时既展示纤手飞针的绝活,又身着自制旗袍,把传统技艺玩出新花样。观众既惊叹于她的手艺,又欣赏她的仪态,这正是"色艺两绝"在数字时代的鲜活演绎。
不过我倒觉得,这个成语在赞美之余也暗含警示。就像米其林餐厅的摆盘艺术,若过分追求视觉冲击而忽视菜品本质,反倒容易本末倒置。毕竟真正的"绝",应当是内外兼修的平衡,就像故宫文物修复师们,既有修复古画的绝技,又怀着对文物的敬畏之心。
最后举个反例更有意思。某网红餐厅主打"沉浸式用餐体验",服务生个个堪比模特,菜品摆盘美如画作,但食物味道却差强人意。这种徒有其表的"色艺两绝",倒成了现代消费主义的一面哈哈镜,照见我们追求表象的集体焦虑。
说到底,这个词就像面多棱镜。古人用它夸赞优伶,今人用它解读网红经济,而贯穿始终的,是人们对"美"与"能"双重标准的永恒期待。只是别忘了,当我们在点赞屏幕里的"色艺两绝"时,自家楼下早点铺里那位包包子又快又好看的阿姨,何尝不是更接地气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