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è yì shuāng jué
成语解释:色艺:容貌和技艺。姿色和技艺都绝无仅有,非常美妙
成语出处:宋·无名氏《李师师外传》:“为帝言陇西氏色艺双绝,帝艳心焉。”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艺妓
繁体字形:色藝雙絶
英文翻译:Double perfection of color and art
色:[sè]1.颜色:红色。绿色。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色。色厉内荏。3.情景;景象:景色。荷塘月色。4.种类:各色货品。花色齐全。5.质量:成色。足色。6.情欲。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色。色艺双绝。[shǎi]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
艺:1.技能;技术:工艺。手艺。园艺。艺高人胆大。2.艺术:文艺。曲艺。艺人。3.准则;限度:贪贿无艺。4.姓。
双:1.属性词。两个(多为对称的,跟“单”相对):双翅。举双手赞成。男女双方。2.用于成对的东西:一双鞋。一双手。买双袜子。3.属性词。偶数的(二、四、六、八等,跟“单”相对):双数。双号。4.加倍的:双料。双份。5.姓。
绝:1.断:隔绝。络绎不绝。2.穷尽;净尽;没有出路的:绝望。弹尽粮绝。绝境。3.副词。1.极:绝大多数。绝妙。2.全然;绝对:绝无其事。4.独一无二的:绝技。5.气息中止;死亡:气绝。悲痛欲绝。6.绝句:七绝。
“色艺双绝”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容貌出众且才华横溢。比如:“京剧名角李玉兰年轻时色艺双绝,登台时一颦一笑动人心魄,唱腔更是婉转如莺,观众无不赞叹。”这里“色”指外貌气质,“艺”则强调技艺精湛,两者缺一不可。
核心问题:为什么“色艺双绝”常被用来评价女性?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才貌兼备”的推崇有关。古代女性在公众场合的展示机会有限,若能在有限范围内既展现美貌又显露才华,往往会被视为“完美典范”。比如李清照的词作中既有细腻情感,又隐含她的博学多识,后人评价她时便常用类似概念。
现代语境中,“色艺双绝”的应用更广泛。某短视频博主通过科普天文知识走红,网友评论:“明明可以靠颜值,非要拼专业知识,这才是新时代的色艺双绝。”这种表达既认可外貌优势,更突出实力价值,反映当代对“内外兼修”的新定义。
个人观点:过分强调“色艺双绝”可能隐含对完美的苛求。现实中,外貌与才能往往难以均衡发展。就像有的画家其貌不扬但作品震撼人心,有的舞者相貌平平却能用肢体语言征服观众。与其追求双绝,不如学会欣赏不同维度的闪光点。
再看商业案例:某老字号糕点铺坚持手工制作,店员穿着传统服饰讲解百年工艺。顾客感叹:“店铺装潢古色古香,点心味道更是一绝,简直是美食界的色艺双绝。”这个类比说明,该成语已延伸至形容事物形式与内涵的统一。
最后思考:当我们使用这类成语时,或许该警惕表面的“双绝”是否掩盖了更深层的价值。就像评价演员时,过分关注“颜值与演技并存”,可能忽视剧本深度或行业生态等更本质的问题。毕竟,语言不仅是赞美工具,更是认知世界的棱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