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ā lì hú shào
成语解释:形容颜色过分鲜艳繁杂或比喻人浮华而不实在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0回:“他自己吃人在他跟前那等花丽狐哨,乔龙画虎的,两面三刀哄他,就是千好万好了。”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比喻浮华而不实在
繁体字形:蘤麗狐哨
英文翻译:Huali fox whistle
花:1.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由花瓣、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一朵花儿。2.可供观赏的植物:花木。花盆儿。花儿匠。种花儿。3.(花儿)形状像花朵的东西:灯花儿。火花。雪花儿。4.烟火的一种,以黑色火药加其他化学物质制成,在夜间燃放,能喷出许多火花,供人观赏:花炮。礼花。放花。5.花纹:白地蓝花儿。这被面花儿太密。6.颜色或种类错杂的:花白。花猫。花花绿绿。7.(眼睛)模糊迷乱:眼花。昏花。8.衣服磨损或要破没破的样子:袖子都磨花了。9.用来迷惑人的;不真实或不真诚的:花招儿。花账。花言巧语。10.姓。11.用;耗费:花费。花钱。花时间。该花的花,该省的省。
丽:[lì]1.好看;美丽:壮丽。秀丽。风和日丽。2.姓。3.附着:附丽。[lí]1.丽水(Líshuǐ),地名,在浙江。2.见〖高丽〗。
狐:1.哺乳动物,外形略像狼,面部较长,耳朵三角形,尾巴长,毛通常赤黄色。性狡猾多疑,昼伏夜出,吃野鼠、鸟类、家禽等。常见的有赤狐和沙狐。通称狐狸。2.(Hú)姓。
哨:1.侦察;巡逻:哨探。2.为警戒、侦察等任务而设的岗位:哨卡。岗哨。观察哨。放哨。3.支;队(用于军队):一哨人马。4.姓。5.(鸟)叫。6.说话;闲谈(含贬义):神聊海哨。7.哨子:吹哨儿。
“花丽狐哨”这个成语,可能不少人第一次听会有点懵——它到底在说什么?其实这个词常被用来形容事物外表过于华丽、颜色杂乱,甚至显得有点浮夸。比如:“商场橱窗里挂的那条裙子,花丽狐哨的,远看像打翻了的颜料盘。”这里的核心问题其实是:为什么人们会用“狐狸”和“哨子”来形容浮夸?其实这源自古代对狐狸“狡猾多变”的联想,加上“哨声”刺耳喧闹的特点,组合起来便成了对过度装饰的生动批评。
生活中这种例子随处可见。朋友装修新房时,坚持在客厅贴满金色花纹壁纸,再配上七彩LED灯带,结果推开门瞬间仿佛进了KTV包厢。他后来挠着头说:“现在看确实太花丽狐哨了,还是大白墙耐看。”这说明什么问题?视觉刺激过载反而会削弱高级感,就像做PPT时用满屏动画特效,远不如简洁排版有说服力。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并非全盘否定装饰。我曾见过老街改造项目,设计师在灰砖墙上点缀彩色玻璃窗,既保留了历史感又增添了活力。这种“克制的绚丽”反而证明了:审美的关键在于平衡。就像做菜时撒的那撮香菜,多了抢味,少了寡淡,分寸拿捏才是真功夫。
换个角度想,“花丽狐哨”的现象其实反映了时代审美变迁。二十年前流行的亮片服装,如今看来可能土气,但当时正是经济腾飞期人们追求张扬的表达。或许再过二十年,我们现在觉得夸张的元宇宙虚拟形象,也会成为某个时代的审美印记。重要的是保持开放心态——既不必盲目追随所有潮流,也无需嘲笑过去的审美选择。
下次遇到特别扎眼的广告牌或服装搭配时,不妨先别皱眉。试着拆解其中的色彩搭配逻辑,说不定能发现意料之外的创意火花。毕竟审美没有标准答案,就像热带雨林的箭毒蛙用鲜艳外表警告天敌,自然界早就在玩“花丽狐哨”的生存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