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ā huā shāo shāo
成语解释:指颜色繁多,鲜艳夺目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40章:“宾客们送的礼物,都早已摆到餐厅前面的几张大桌子上,红红绿绿,花花哨哨,在几张桌子上摆得边边沿沿都是。”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花花哨哨
英文翻译:Flowery
花:1.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由花瓣、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一朵花儿。2.可供观赏的植物:花木。花盆儿。花儿匠。种花儿。3.(花儿)形状像花朵的东西:灯花儿。火花。雪花儿。4.烟火的一种,以黑色火药加其他化学物质制成,在夜间燃放,能喷出许多火花,供人观赏:花炮。礼花。放花。5.花纹:白地蓝花儿。这被面花儿太密。6.颜色或种类错杂的:花白。花猫。花花绿绿。7.(眼睛)模糊迷乱:眼花。昏花。8.衣服磨损或要破没破的样子:袖子都磨花了。9.用来迷惑人的;不真实或不真诚的:花招儿。花账。花言巧语。10.姓。11.用;耗费:花费。花钱。花时间。该花的花,该省的省。
花:1.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由花瓣、花萼、花托、花蕊组成,有各种颜色,有的长得很艳丽,有香味:一朵花儿。2.可供观赏的植物:花木。花盆儿。花儿匠。种花儿。3.(花儿)形状像花朵的东西:灯花儿。火花。雪花儿。4.烟火的一种,以黑色火药加其他化学物质制成,在夜间燃放,能喷出许多火花,供人观赏:花炮。礼花。放花。5.花纹:白地蓝花儿。这被面花儿太密。6.颜色或种类错杂的:花白。花猫。花花绿绿。7.(眼睛)模糊迷乱:眼花。昏花。8.衣服磨损或要破没破的样子:袖子都磨花了。9.用来迷惑人的;不真实或不真诚的:花招儿。花账。花言巧语。10.姓。11.用;耗费:花费。花钱。花时间。该花的花,该省的省。
哨:1.侦察;巡逻:哨探。2.为警戒、侦察等任务而设的岗位:哨卡。岗哨。观察哨。放哨。3.支;队(用于军队):一哨人马。4.姓。5.(鸟)叫。6.说话;闲谈(含贬义):神聊海哨。7.哨子:吹哨儿。
哨:1.侦察;巡逻:哨探。2.为警戒、侦察等任务而设的岗位:哨卡。岗哨。观察哨。放哨。3.支;队(用于军队):一哨人马。4.姓。5.(鸟)叫。6.说话;闲谈(含贬义):神聊海哨。7.哨子:吹哨儿。
“花花哨哨”这个成语,你肯定听过吧?它常用来形容那些表面看起来热闹、华丽,但实际缺乏内涵的事物。比如朋友送你一个包装得五颜六色的礼盒,拆开后却发现里面只有一张小卡片,这时候你可能会嘀咕:“这也太花花哨哨了。”
为什么人们容易被“花花哨哨”的东西吸引? 其实这和人脑的视觉偏好有关。鲜艳的颜色、复杂的图案天生容易抓眼球,就像商场里打折促销的广告牌总爱用红黄配色一样。但问题来了:“花花哨哨”一定不好吗? 倒也不是。比如幼儿园教室用彩色墙贴装饰,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婚庆现场用夸张的布景,也能烘托喜庆氛围。关键要看场合和目的——当形式服务于内容时,花哨就成了加分项。
我曾在广告公司见过一个典型案例:某品牌想突出“天然无添加”的卖点,设计师却用荧光绿搭配豹纹底图,结果消费者看完直呼“像农药包装”。后来改成素净的棉麻质感,配上手写字体,销量立刻上涨30%。这说明视觉冲击和核心信息必须匹配,否则再炫目的设计都会变成干扰项。
生活中如何避免掉进“花花哨哨”的陷阱?有个简单方法:先问“我需要传递什么”再动手装饰。写PPT时别急着加动画,先理清逻辑框架;买衣服时别被亮片迷惑,先检查剪裁是否合身。就像做菜一样,撒点香菜能提味,但往红烧肉上堆满糖霜就离谱了。
有人可能会反驳:“现在短视频时代不就是越花哨越吃香吗?”其实仔细观察会发现,真正破圈的内容往往形式新颖但内核扎实。比如用动画讲解量子物理,用rap唱唐诗三百首——这些创意包装的本质,是把复杂内容变得易懂有趣,和纯粹堆砌特效有本质区别。
最后说点个人看法:我们既不必全盘否定“花花哨哨”,也不能把浮夸当常态。就像喝茶,偶尔喝杯加奶盖的网红奶茶挺开心,但天天喝总会想念清茶的甘香。找到装饰与实质的平衡点,或许才是应对这个视觉轰炸时代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