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ǎn sī niú máo
成语解释:形容功夫细密。
成语出处:明 郎瑛《七修续稿 诗文》:“茧丝牛毛,充栋汗牛,字书之繁也;道听涂说,井蛙瓮鸡,学识之拘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形容细密繁多
繁体字形:繭絲牛毛
英文翻译:like silk and cowhair
茧:1.某些昆虫的幼虫在变成蛹之前吐丝做成的壳,通常是白色或黄色的。蚕茧是缫丝的原料。2.同“趼”。
丝:1.蚕吐的像线的东西,是绸缎的原料。2.像丝的东西:粉丝。尼龙丝。3.形容极小,细微:丝毫。一丝不苟。4.市制长度、质量单位。10丝为1毫。
牛:1.哺乳动物。草食,反刍。家牛有黄牛、水牛和牦牛等。黄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中国黄牛有秦川牛、南阳牛、鲁西黄牛、延边黄牛等;水牛有温州水牛、滨湖水牛等良种。云南产的一种野牛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比喻固执、倔强,也比喻威风、神气:牛脾气。牛哄哄。他的样子可真牛。3.星名。二十八宿之一。4.牛顿的简称。
毛:1.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类的羽毛:羊毛。鸡毛。枇杷树叶子上有许多细毛。2.东西上长的霉:馒头放久了就要长毛。3.粗糙;还没有加工的:毛坯。毛铁。4.不纯净的:毛利。毛重。5.粗略:毛估。毛算。6.小:毛孩子。毛贼(小偷儿)。7.指货币贬值:钱毛了。8.姓。9.做事粗心,不细致:毛手毛脚。毛头毛脑。10.惊慌:心里有点儿毛。这下可把他吓毛了。11.发怒;发火:把他惹毛了,你要吃大亏。12.一圆的十分之一;角。
人们常说的“茧丝牛毛”到底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乍一听像在描述某种“密密麻麻”的状态,但具体用起来是什么感觉呢?举个例子:一位设计师为了完成插画,花三天时间调整花瓣上的光影细节,同事感叹道:“你这工作简直像剥茧丝、数牛毛,太考验耐心了!”
为什么会用“茧”和“牛毛”来比喻呢?原来蚕茧的丝纤细交错,而牛毛则以浓密著称,两者叠加既突出“量多”又强调“精细”。比如整理家族档案时,爷爷把泛黄的信件按年份、人物、事件分门别类,妈妈笑着说:“您这分类比茧丝牛毛还细致,难怪箱子里的老物件从没丢过。”
这样的成语适合用在哪些场景?我发现它特别适合描述那些需要极致专注的领域。比如程序员排查代码漏洞时,逐行检查上千条逻辑分支;或者医生分析疑难病例时,对照几十项检测指标寻找关联性。这些场景里,“茧丝牛毛”既点出任务的复杂性,又暗含对专业精神的肯定。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都用电脑处理数据了,这种老派成语还有存在价值吗?我的观点是,技术再发达也替代不了人类对“精益求精”的追求。就像AI绘画虽然能生成图案,但艺术家亲手打磨笔触时那种“茧丝牛毛”般的执着,恰恰是作品拥有灵魂的关键。
如何在生活中用好这个成语?不妨用它来鼓励那些认真到“较真”的人。比如看到邻居阿姨反复试验烘焙配方,可以说:“您对糖粉比例这么讲究,真是茧丝牛毛般的用心。”既避免了直接说“太麻烦”的负面评价,又把专注态度转化成了正向赞美。
最后要注意的是,这个成语自带“工程量浩大”的暗示。如果用来说自己正在做的事,可以加个转折:“虽然准备材料像处理茧丝牛毛,但看到成品时一切都值得。”这样既诚实表达了难度,又以乐观态度收尾,符合现代人化解压力的沟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