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án sī niú máo
成语解释:比喻多而细密
成语出处:明·宋濂《答郡守聘五经师书》:“苟于孝道有阙,则虽分析经义如蚕丝牛毛,徒召辱耳。”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细密的事物
繁体字形:蠶絲牛毛
英文翻译:Silk cow hair
蚕:1.通常指家蚕。2.泛指某些能吐丝结茧的昆虫:柞蚕。蓖麻蚕。
丝:1.蚕吐的像线的东西,是绸缎的原料。2.像丝的东西:粉丝。尼龙丝。3.形容极小,细微:丝毫。一丝不苟。4.市制长度、质量单位。10丝为1毫。
牛:1.哺乳动物。草食,反刍。家牛有黄牛、水牛和牦牛等。黄牛一般作役用和肉用;水牛是水田耕作的重要役畜;牦牛可作高山峻岭间的驮运役畜。中国黄牛有秦川牛、南阳牛、鲁西黄牛、延边黄牛等;水牛有温州水牛、滨湖水牛等良种。云南产的一种野牛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比喻固执、倔强,也比喻威风、神气:牛脾气。牛哄哄。他的样子可真牛。3.星名。二十八宿之一。4.牛顿的简称。
毛:1.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鸟类的羽毛:羊毛。鸡毛。枇杷树叶子上有许多细毛。2.东西上长的霉:馒头放久了就要长毛。3.粗糙;还没有加工的:毛坯。毛铁。4.不纯净的:毛利。毛重。5.粗略:毛估。毛算。6.小:毛孩子。毛贼(小偷儿)。7.指货币贬值:钱毛了。8.姓。9.做事粗心,不细致:毛手毛脚。毛头毛脑。10.惊慌:心里有点儿毛。这下可把他吓毛了。11.发怒;发火:把他惹毛了,你要吃大亏。12.一圆的十分之一;角。
哎,你听说过“蚕丝牛毛”这个成语吗?说白了,它就是形容东西又多又密,像蚕吐的丝和牛的毛一样密密麻麻。比如最近我整理老照片,发现家里囤的旧书堆得跟“蚕丝牛毛”似的,连下脚的地儿都快没了!
这时候你可能要问了:“这成语到底咋用啊?总不能见啥都叫蚕丝牛毛吧?”嘿,问得好!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春天柳絮满天飞的时候,你站路边瞅瞅,那场面简直就是“蚕丝牛毛”本尊了。再比如网购节快递站爆仓,包裹堆得连门都推不开,用这成语形容是不是特贴切?
等等,有人可能要嘀咕:“这和‘多如牛毛’有啥区别?”这问题问得妙!虽然都带“牛毛”,但“蚕丝牛毛”更强调密集交织的状态。就像我上次去苏州看缂丝展览,那些金线银线在织机上穿梭的架势,用“多如牛毛”就差点意思,非得说“蚕丝牛毛”才能显出那种精密复杂的感觉。
说起来现在年轻人可能更爱用“海量数据”“信息爆炸”这些新词,但咱传统成语的韵味可替代不了。就拿最近爆火的短视频平台来说,每天上传的内容说是“蚕丝牛毛”都嫌不够,可要论画面感,还是老祖宗的比喻更鲜活生动。不信你试试,跟朋友形容手机里的未读消息时,来句“我这通知栏都快成蚕丝牛毛了”,保准比说“999+”更有趣。
不过话说回来,这成语也不是随便乱用的。你要是拿它形容满天星星,虽然数量对得上,但星星之间隔着十万八千里,跟紧密交织的蚕丝牛毛就不是一码事了。所以说啊,用好成语的关键,还是得抓住事物最本质的特征。就像我姥姥织毛衣,那针脚密得呀——嘿,您猜怎么着?活脱脱一副“蚕丝牛毛”的立体教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