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ò cǐ zhī shèn
成语解释:莫:无;甚:严重,超过。没有什么能超过这个的了
成语出处:《魏书》:“损败风化,渎乱情礼,莫此之甚。”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分句;多指不良倾向或形势严重
繁体字形:莫此之甚
英文翻译:Nothing more
莫:[mò]1.不要:莫哭。2.没有,无:莫大。莫非。莫名其妙(亦作“莫明其妙”)。3.不,不能:莫如。莫逆。莫须有。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爱莫能助。4.古同“漠”,广大。5.姓。[mù]古同“暮”。
此:1.这;这个(跟“彼”相对):此人。此时。由此及彼。此呼彼应。2.表示此时或此地:就此告别。谈话就此结束。从此病有起色。由此往西。3.这样:长此以往。当时听劝,何至于此。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甚:[shèn]1.副词。很;极:进步甚快。言之甚当。2.超过;过分:无甚于此者。过甚其辞。3.疑问代词。什么:要它作甚?。姓甚名谁?[shén]同“什(shén)”。
“莫此之甚”这个成语,平时听起来可能有点文绉绉,但其实它想表达的意思很直接——"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比如最近公司赶项目,同事老张连着三天熬夜加班,结果在会议上直接睡着了。领导摇摇头说:“工作压力大到让人开会打瞌睡,真是莫此之甚。”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这个成语?其实它就像个放大镜,把问题的严重性一下子推到顶峰,让人瞬间get到事态的紧迫感。
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区里有人总把垃圾扔在楼道,物业贴了三次告示都没用。直到某天垃圾堆到堵住安全出口,居委会阿姨气得在业主群发语音:“卫生问题恶化到堵逃生通道,莫此之甚!”这里隐藏着一个思考:用成语和直接说“太糟糕了”有什么区别?区别就在于成语自带历史沉淀感,像给事件盖了个“史上最严重”的认证章,既严肃又有文化分量。
有次我在书店看到两个中学生争论。穿格子衬衫的男生指着科幻小说说:“男主为了救飞船独自暴露在太空,队友感叹‘牺牲精神莫此之甚’。”旁边戴眼镜的女生却反驳:“现在年轻人早不说这种话了,不如直接说‘绝了’或者‘离谱’。”这引出一个有趣的现象:传统成语在新时代语境下,其实可以成为语言表达的“调味料”。就像做菜时撒的胡椒粉,偶尔用一次反而能让表达更立体。
个人觉得,“莫此之甚”像把双刃剑。用得好能让表达铿锵有力,比如环保纪录片里说“海洋塑料污染莫此之甚”,瞬间唤醒观众的危机意识;但要是用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比如“奶茶洒在键盘上莫此之甚”,反而会显得用力过猛。语言的有趣之处就在这儿——同一个工具,不同场景能敲出完全不同的音调。
最近看脱口秀,有个演员调侃现代人的手机依赖症:“从前等红绿灯顶多抽根烟,现在个个低头刷手机,专注程度莫此之甚。”观众哄堂大笑的同时,其实点出了成语的新玩法:用夸张对比制造幽默效果。这或许给了我们启发——老成语未必只能板着脸说话,换个轻松的场景,它们也能焕发新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