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uò yè zhī qiū
成语解释:一看到落到地上的黄叶;就知道秋天来临了。比喻通过某一迹象;便可预测形势的发展变化。
成语出处:宋 唐庚《文录》:“仙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复句式;作谓语、宾语;比喻通过某一迹象便可预测形势的发展
繁体字形:落葉知秌
英文翻译:a straw shows which way the wind blows
落:[là]1.遗漏:这里落了两个字,应该添上。2.把东西放在一个地方,忘记拿走:我忙着出来,把书落在家里了。3.因为跟不上而被丢在后面:大家都努力干,谁也不愿意落在后面。[lào]1.名词,曲艺名。北方对“莲花落”的俗称。又泛指各种曲艺杂耍。2.捞,赚:把东西开个花账儿,落他二三两银子。3.脱落,退去:落色。4.错失:落枕。5.倒,倒下:落炕。[luō]形容态度大方,见〖大大落落〗。[luò]1.物体因失去支持而下来:落泪。花瓣落了。2.下降:落潮。太阳落山了。飞机从天空中落下来。3.使下降:落幕。把帘子落下来。4.衰败;飘零:衰落。破落。没落。零落。沦落。5.遗留在后面:落选。落后。落伍。名落孙山。6.停留;留下:落脚。落户。不落痕迹。7.停留的地方:下落。着落。8.聚居的地方:村落。聚落。9.归属:政权落在人民手里了。这副重担落到我们肩上。10.姓。
叶:[yè]1.叶子,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树叶。复叶。2.某些像叶子的薄片:铜叶。扇叶。3.同“页”。4.较长时期的某一段:20世纪中叶。[xié]和洽。常指声音的调谐:叶声。叶韵。
知:[zhī]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智慧。
秋:1.秋季:深秋。秋风。秋雨。秋高气爽。2.庄稼成熟或成熟时节:麦秋。大秋。3.指一年的时间:千秋万岁。一日不见,如隔三秋。4.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秋。危急存亡之秋。5.姓。6.见〖秋千〗。
看到窗外一片叶子轻轻飘落,忽然意识到夏天已经悄悄退场。这就是“落叶知秋”的生动写照——通过细微的变化,察觉到整体的趋势。比如一位茶农发现茶树新芽生长变缓,便提前调整采摘计划,避免错过最佳时机。
有人可能会问:树叶掉落就一定代表秋天吗?其实成语强调的是“以小见大”的洞察力。比如公司里某个项目进度延迟,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会立刻排查流程漏洞,而不是等到问题爆发。这种主动观察的能力,正是“落叶知秋”的精髓。
记得去年参加读书会时,有位退休教师分享过有趣的观点:现代人手机里的天气预报能精确到分钟,但反而失去了感知季节更替的乐趣。当科技帮我们解决“会不会下雨”的问题时,或许也该保留些“抬头看云”的观察本能。
生活中处处藏着这样的智慧符号。就像咖啡师能从顾客点单频率变化,预判出新饮品的市场潜力;家长发现孩子突然爱收拾书包,可能预示着校园生活有了积极转变。关键在于培养持续观察的习惯,而非被动等待结果。
需要提醒的是,这个成语并非鼓励草木皆兵的过度解读。就像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的综合判断,真正的洞察力需要事实依据与经验积累的结合。当银杏叶开始镶金边时,搭配早晚温差的变化,才更有把握说秋天真的来了。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落叶知秋”更像是一种思维提醒:在追逐效率的同时,别忘记给生活留出观察的窗口。毕竟有些重要转变,往往始于某个看似平常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