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ě jù lǚ shuāng
成语解释: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成语出处:《诗经 魏风 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幼学琼林 卷二 衣服类》:“葛屦履霜,诮俭啬之过甚。”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葛屨履霜
英文翻译:Kudzu cream
葛:[gě]姓。[gé]1.多年生藤本植物,叶子为三片小叶组成的复叶,小叶菱形或盾形,花紫红色,荚果上有黄色细毛。根肥大,叫葛根,可制淀粉,也可入药。茎皮可制葛布。通称葛麻。2.用丝做经,棉线或麻线等做纬织成的纺织品,表面有明显的横向条纹。
屦:古时用麻、葛等做成的鞋。
履:1.鞋:衣履。革履。削足适履。2.踩;走:履险如夷。如履薄冰。3.脚步:步履。4.履行:履约。
霜:1.接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在地面或物体上凝结成的白色细微颗粒。2.白色如霜的粉末:柿霜。3.比喻白色:霜鬓。
“葛屦履霜”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穿着草鞋踩在霜地上,实际用来形容人处境艰难却依然坚持行动。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明毕业后创业,资金紧张到每天只吃泡面,但他依然熬夜研究产品,这不就是现代版的“葛屦履霜”吗?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用更直白的“吃苦耐劳”呢?其实这个成语的特别之处在于画面感——草鞋的简陋和寒霜的刺骨叠加,既突显物质匮乏,又暗含环境恶劣,比单纯说“辛苦”更有感染力。比如老张为了给孩子凑学费,寒冬凌晨四点骑着三轮车收废品,这种场景用“葛屦履霜”来形容,是不是立刻让人联想到他单薄的胶鞋碾过结冰路面的画面?
值得注意的误区是,这个成语并非鼓励自虐式吃苦。就像邻居王阿姨总炫耀自己舍不得开暖气感冒了,这属于无效受罪。真正的“葛屦履霜”应该像程序员小李那样——他确实住在合租房啃馒头,但同时在慕课学AI课程,这种有目标的坚持才配得上成语的褒义内核。
我个人观察到,当代年轻人对“吃苦”有了新解读。他们可能拒绝无意义的体力消耗,但愿意为考证连续三个月放弃娱乐,这种选择性的“葛屦履霜”其实更聪明。毕竟,霜雪终会融化,关键要看踩霜前行时,背包里装的是不是对未来有用的干粮。
当我们在社交媒体看到有人晒加班照时,不妨多问一句:这是真在厚积薄发,还是表演式努力?就像判断是否适用这个成语,重点不在脚上有没有草鞋,而在眼睛是否望着远方。毕竟,古人发明这个成语时,真正想传递的恐怕不是对苦难的美化,而是寒夜中那簇不灭的篝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