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ǔ
  • zhī
  • 姿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ú liǔ zhī zī

成语解释:蒲柳:蒲和柳皆望秋先凋,引伸为早衰。旧时称自己体质弱的客套话。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比喻衰弱的体质

繁体字形:蒲桺之姿

英文翻译:feel like a willow withering at the approach of autumn

蒲柳之姿的意思

蒲:香蒲,俗称蒲草。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水边或池沼内。根状茎横生,花穗形状像蜡烛。叶片供编织,根状茎可提取淀粉。

柳:1.落叶乔木或灌木。种类很多。有垂柳、旱柳、杞柳等。叶狭长,种子有毛。枝条柔韧,可供编织。2.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姿:1.样子;形态:姿势。雄姿。2.容貌:丰姿。

成语评论

蒲柳之姿”这个成语,乍一听像是形容植物的柔美姿态,但实际含义却和生命力相关。比如有人感慨:“年轻时总觉得自己精力无限,没想到才过四十就显露出蒲柳之姿,爬个楼梯都气喘。”这里用蒲柳比喻人过早显露衰老之态,既生动又带点自嘲的意味。

有人可能会问:蒲柳到底是什么植物?其实蒲柳就是水杨,这种树秋天叶子凋零得特别早。古人观察到它“未秋先凋”的特性,便用来比喻体质柔弱或容易衰老的人。比如小说里描写病弱角色:“她虽生得清秀,却天生一副蒲柳之姿,连春日的微风都能让她咳嗽半晌。”短短几句就勾勒出人物特质。

现代生活中怎么用这个成语呢?试想这样的场景:办公室里新来的实习生连续加班三天后,揉着肩膀说:“以前总笑别人亚健康,现在自己倒先显出蒲柳之姿了。”这种用法既保留了成语的文学韵味,又贴合了当代年轻人的自黑文化,比直接说“身体差”有趣得多。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常被误用为单纯形容女子柔弱。实际上它更侧重“易衰”的特性。比如形容运动员退役后的状态:“当年球场上的猛将,如今已显蒲柳之姿,真叫人感慨岁月无情。”这样的用法跳出了性别框架,反而更贴近成语本意。

在我看来,这个成语就像面时光滤镜。当同事抱怨体检报告上的异常指标,用“你这蒲柳之姿该调理了”打趣,既化解了尴尬又提醒注意健康。语言的美妙之处,正在于能把生活的酸甜苦辣,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表达出来。

下次看到公园里随风摇曳的柳枝,或许可以多想想:那些看似柔弱的枝条,其实藏着春去秋来的生存智慧。就像我们用“蒲柳之姿”形容人,不是在贬低柔弱,而是提醒要像植物顺应四季那样,学会与身体状态和谐共处。

蒲柳之姿的造句

  1. 造句 蒲柳之姿,望秋而零;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2. 造句 蒲柳之姿,未秋先槁;姜桂之性,愈老愈辛。
  3. 造句 李景隆,李少爷,小女子只是蒲柳之姿,难入李少爷法眼。
  4. 造句 姑、姑爷说笑了,奴婢只是蒲柳之姿,哪里比得上我家小姐,一万个伊伊也比不上小姐……
  5. 造句 小女子蒲柳之姿,残花败柳之躯哪敢高攀。
  6. 造句 既然朱大人看得上民女的蒲柳之姿,那就拿去好了,不过得先救出我父亲。
  7. 造句 能将疑问句说的这般有气势的女子,绝对不是柔弱的蒲柳之姿,高贵强势,并且内心强大。
  8. 造句 先生难道看不上顺儿的蒲柳之姿?
  9. 造句 早些年就来了,奴家蒲柳之姿,官人以前怕是瞧见了也没放在心上。
  10. 造句 老夫刚才在说,小女蒲柳之姿可入得杨校尉法眼?

"蒲柳之姿"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