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éng tóu sàn fà
成语解释:形容头发披垂,非常散乱
成语出处: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60回:“众役将婆子打的蓬头散发,和开路鬼一般。”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形容非常狼狈
繁体字形:蓬頭散發
英文翻译:Pompous hair
蓬:1.飞蓬,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像柳叶,边缘有齿,瘦果上有白色刺毛。2.松散;杂乱:蓬头垢面。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散:[sàn]1.由聚集而分离:解散。散会。烟消云散。2.分发;分给:散传单。3.排遣;排除:散心。散闷。[sǎn]1.无约束;不密集;松开:散漫。散兵游勇。把稻子捆紧,别散了。2.零碎的;不集中的:散装。散坐儿。3.中成药剂型之一。由一种或数种药材粉碎成细粉混合而成的干燥药粉,按医疗用途分内服散和外用散:七厘散。金黄散。避瘟散。
发:[fā]1.送出;交付:发货。分发。印发。发了一封信。2.发射:发炮。百发百中。3.产生;发生:发芽。发电。发水。发病。4.表达:发表。发布。发誓。发言。发议论。5.扩大;开展:发展。发扬。发育。6.因得到大量财物而兴旺:发家。暴发户。他这两年跑买卖可发了。7.食物等因发酵或水浸而膨胀:面发了。发海参。8.放散;散开:发散。挥发。蒸发。9.揭露;打开:发现。揭发。发掘。10.姓。[fà]头发:毛发。须发。白发。假发。理发。
“蓬头散发”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先看个例子:周末在家赶工,小王熬了一整夜,第二天早上头发乱得像鸡窝,衬衫皱巴巴的,同事视频会议时笑他:“你这蓬头散发的模样,活像武侠小说里闭关修炼的世外高人!”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形容不修边幅吗?其实不然。在古装剧里常见这样的场景:女主角遭逢变故,青丝散乱立于雨中,此时画外音恰如其分地配上“只见她蓬头散发立于阶前”,瞬间传递出人物内心的动荡与脆弱。
现代生活中,这个成语还藏着意想不到的妙用。比如健身房常见这样的对话:“刚跑完十公里,你看我这蓬头散发的狼狈样”,此时既没有贬义色彩,反而带着运动后的自豪感。可见语境不同,成语的感情色彩也会产生微妙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自带画面感的优势。相较于“不修边幅”的抽象表达,“蓬头散发”能立即在听者脑海中勾勒出头发凌乱、衣冠不整的具体形象。有个趣事:某作家朋友总在咖啡馆写作,有次被读者认出时说:“您和书中描写的大侠一样蓬头散发”,反而成了特别的创作印记。
在运用时有个小建议:避免在正式场合使用该成语形容他人。曾见过新入职的同事好心提醒前辈“您今天有点蓬头散发”,结果闹了尴尬。其实换个说法,比如“您今天发型真随性”,既保留善意又更得体。
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水,成语也在时代浪潮中不断获得新生。下次看到有人晨跑后大汗淋漓的样子,不妨笑着说句:“你这运动后的蓬头散发,比精心打扮还有活力!”或许能为日常对话增添几分古典韵味的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