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éng shēng má zhōng
成语解释: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也能成为好人
成语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比喻环境对人的影响
繁体字形:蓬生麻中
英文翻译:the fleabane growing in the field of hemp becomes straight itself without support
蓬:1.飞蓬,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像柳叶,边缘有齿,瘦果上有白色刺毛。2.松散;杂乱:蓬头垢面。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麻:1.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可制绳索、织布:麻布。麻衣。麻袋。麻绳。麻纺。2.指“芝麻”:麻酱。麻油。3.像腿、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脚麻了。4.感觉不灵,或丧失感觉,引申为思想不敏锐:麻痹。麻醉。麻木不仁。5.面部痘瘢,引申指物体表面粗糙:麻子。6.带细碎斑点的:麻雀。麻蝇。7.喻纷乱:麻乱。麻沸。8.姓。
中:[zhōng]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中央。华中。居中。2.指中国: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队伍中。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中指。中锋。中年。中秋。中途。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农。中学。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适中。7.中人:作中。8.适于;合于:中用。中看。中听。9.成;行;好:中不中?。这办法中。饭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对上;恰好合上:中选。猜中了。三枪都打中了目标。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枪。
“蓬生麻中”这个成语,乍一听可能有点陌生,但它背后藏着有趣的生活智慧。成语出自《荀子·劝学》,原意是说蓬草这种软趴趴的植物,如果长在笔直的麻秆丛里,不用刻意扶持也能跟着向上生长。说白了,就是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可能比想象中更大。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明原本是个上课走神的“摸鱼达人”,转学到重点班后,发现同桌每天雷打不动预习功课,前桌的女生午休时都在刷题。没过几个月,小明竟然主动找老师要额外练习册了——这不就是“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吗?
有人可能会问:环境真有这么神奇的力量?咱们不妨反向思考。假设把一盆喜阴的绿萝放在烈日下,哪怕天天施肥浇水,它能活得好吗?人和植物当然不同,但周围环境就像空气里的养分,不知不觉中塑造着我们的行为模式。就像住在图书馆隔壁的人,自然比住在网吧隔壁的人更容易养成阅读习惯。
不过我个人觉得,环境的影响更像是“助推器”而非“遥控器”。老家表弟在工厂流水线干了三年,工友们下班就组队打牌,他却用碎片时间学编程,后来成功跳槽互联网公司。这说明什么?环境固然重要,但主动选择吸收哪些影响,才是更关键的能力。
现实中如何运用这个道理呢?或许可以学学“搭车思维”。想健身就去结交运动达人,想提升工作效率就主动加入项目组,就像蓬草会本能地寻找麻秆丛作为生长支架。毕竟人都有从众心理,与其单打独斗对抗惰性,不如让环境推着自己往前走。
说到底,“蓬生麻中”不是要我们随波逐流,而是提醒注意生存土壤的质量。就像农民种地讲究因地制宜,我们在人生选择时,也可以多问问自己:此刻所处的环境,是让我越长越挺拔的麻田,还是让我东倒西歪的烂泥滩?这个问题,或许比埋头努力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