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éng
  • shēng
  • zhōng
  • ér
  • zhí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éng shēng má zhōng,bù fú ér zhí

成语解释:蓬:蓬草。蓬草长在大麻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分句;指环境对人的影响

繁体字形: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英文翻译:Pengsheng, Ma Zhong, straight without supporting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意思

蓬:1.飞蓬,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像柳叶,边缘有齿,瘦果上有白色刺毛。2.松散;杂乱:蓬头垢面。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麻:1.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可制绳索、织布:麻布。麻衣。麻袋。麻绳。麻纺。2.指“芝麻”:麻酱。麻油。3.像腿、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脚麻了。4.感觉不灵,或丧失感觉,引申为思想不敏锐:麻痹。麻醉。麻木不仁。5.面部痘瘢,引申指物体表面粗糙:麻子。6.带细碎斑点的:麻雀。麻蝇。7.喻纷乱:麻乱。麻沸。8.姓。

中:[zhōng]1.方位词。跟四周的距离相等;中心:中央。华中。居中。2.指中国:中文。古今中外。3.方位词。范围内;内部:家中。水中。山中。心中。队伍中。4.位置在两端之间的:中指。中锋。中年。中秋。中途。5.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农。中学。中型。中等。6.不偏不倚:中庸。适中。7.中人:作中。8.适于;合于:中用。中看。中听。9.成;行;好:中不中?。这办法中。饭这就中了。10.姓。[zhòng]1.正对上;恰好合上:中选。猜中了。三枪都打中了目标。2.受到;遭受:中毒。中暑。胳膊上中了一枪。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扶:1.用手支持使人、物或自己不倒:扶犁。扶老携幼。扶着栏杆。2.用手帮助躺着或倒下的人坐或立;用手使倒下的东西竖直:扶苗。护士扶起伤员,给他换药。3.扶助:扶贫。扶危济困。救死扶伤。4.姓。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直:1.成直线的(跟“曲”相对):笔直。马路又平又直。你把铁丝拉直。2.跟地面垂直的(跟“横”相对):直升机。把标杆立直。3.从上到下的;从前到后的(跟“横”相对):直行的文字。屋子很大,直里有两丈,横里有四丈。4.挺直;使笔直:直起腰来。5.公正的;正义的:正直。理直气壮。6.直爽;直截:直性子。心直口快。直呼其名。他嘴直,藏不住话。7.汉字的笔画,即“竖1”8.一直;径直;直接:直达。直到。直哭了一天。直朝村口走去。9.一个劲儿;不断地:他看着我直笑。我冷得直哆嗦。10.姓。

成语评论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这个成语,乍一听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它的字面意思是:蓬草(一种容易倒伏的植物)如果长在麻丛里,不需要人为扶正,就能跟着麻杆笔直生长。这个比喻背后藏着什么道理呢?咱们先从一个例子说起。

比如小明的表弟刚上初中时沉迷游戏,成绩总在班里垫底。后来转学到一所校风严谨的学校,周围的同学下课都在讨论习题,放学主动留下自习。不到半年,这个曾经让家长头疼的孩子,居然考进了年级前五十。这就是典型的“蓬生麻中”——当周围都是笔直的“麻杆”,原本容易“长歪”的个体也会被带动着向上。

为什么环境的力量这么强大?

这个问题其实触及了成语的核心。人作为社会性动物,会不自觉地模仿和适应所处环境的行为模式。就像在图书馆里大家会放轻脚步,在运动场上自然想跑跳一样。当积极向上的氛围成为“默认设置”,保持进步反而比原地踏步更轻松。

不过有个常见误区需要警惕:有人觉得只要换个环境就能“躺赢”。实际上,成语里的蓬草之所以能变直,关键不仅在于麻丛的存在,更在于它本身具备向上生长的潜力。就像职场新人加入优秀团队,若只是被动接受影响而不主动学习,最终可能变成“麻杆丛中唯一的歪脖子草”。

如何用好这个生活智慧?

我的个人建议是:与其抱怨现状,不如先观察周围有没有可借力的“麻丛”。比如想培养阅读习惯,可以定期参加读书会;想提升工作效率,就多向团队里的高效能人士请教。更聪明的方式是让自己成为“麻丛”的一部分——当你的积极状态影响他人时,这种良性循环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成长加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社会的信息环境比古人复杂得多。我们既要在现实中寻找优质圈子,也要警惕虚拟空间里的“电子杂草”。学会主动筛选信息源,就像给思想安装过滤网,让真正有价值的“麻杆”帮助自己保持生长方向。

说到底,“蓬生麻中”的智慧不是教人依赖环境,而是提醒我们:成长既是主动选择的结果,也是多方力量共同作用的产物。用好环境这把双刃剑,或许就能在人生的田野里,找到最适合自己挺直腰杆的那片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