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ǔ xiào fēng chí
成语解释:啸:兽类的长声吼叫。指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夫虎啸风驰,龙兴云属,故重华立而元凯升,辛受生而飞廉进。”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虎嘨風馳
英文翻译:Tiger roaring and wind galloping
虎:1.哺乳动物,头大而圆,毛黄色,有黑色横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善游泳,不善爬树,夜里出来捕食鸟兽。通称老虎。2.比喻勇猛威武:虎将。虎虎有生气。3.露出凶相:虎起脸。4.姓。5.同“唬”。
啸:1.(人)撮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打口哨:登高长啸。2.(禽兽)拉长声音叫:虎啸。鸟啸。3.泛指发出长而尖厉的声音:风啸。飞机尖啸着飞过顶空。
风:[fēng]1.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3.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消息,传闻:风传(chuán)(传闻)。闻风而动。5.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7.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8.姓。[fěng]古同“讽”,讽刺。
驰:1.(车马等,使车马等)跑得很快:奔驰。驰逐。飞驰。风驰电掣。2.传播:驰名。3.(心神)向往:神驰。驰想。
“虎啸风驰”这个成语,乍一听像是武侠小说里的场景——山林间猛虎长啸,狂风呼啸而过。但实际生活中怎么用它呢?举个例子:新创业公司的产品上线首日,用户注册量半小时破万,媒体评价道:“这家公司的势头真可谓虎啸风驰,眨眼间就在行业内掀起了巨浪。”
有人可能要问:这成语到底想强调什么?其实它把“虎啸”的威慑力和“风驰”的迅捷感巧妙结合,既形容声势浩大,又突出行动迅猛。就像去年某国产手机品牌突然发布折叠屏技术,既用创新功能震撼市场(虎啸),又以闪电般的速度抢占先机(风驰)。
我发现这个成语特别适合描述“厚积薄发”的场景。去年参加马拉松时,有个跑者前30公里始终保持在第二梯队,最后5公里突然加速冲刺,解说员激动地说:“这位选手真是虎啸风驰般的逆袭!”这种先蓄力后爆发的模式,在职场竞争中也常见——平时默默积累,关键时刻精准发力。
为什么老虎和风能组合成这么生动的比喻?仔细想想,传统文化中虎是力量象征,风代表不可阻挡的自然之力。两者叠加产生的画面感,比单纯说“又快又猛”要生动十倍。就像今年春天某场沙尘暴突袭北方,气象主播形容“狂风裹挟黄沙虎啸风驰般席卷城市”,瞬间让观众感受到那种摧枯拉朽的气势。
个人觉得现代社会更需要这种“动静结合”的智慧。我有个做自媒体的朋友,平时认真打磨内容(虎啸般的深耕),遇到热点事件又能快速产出深度解读(风驰般的响应)。这种张弛有度的节奏,或许就是“虎啸风驰”给当代人的启示:既要沉得住气积蓄能量,也要抓得住时机果断出击。
下次看到地铁广告屏闪过某品牌的新品预告,或是目睹同事在会议上突然提出惊艳方案,不妨在心里默念一句:“这波操作,当真虎啸风驰。”你会发现,四字成语里藏着的,不仅是语言的美感,更是对高效行动力的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