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é
  • què
  • zhī
  • bà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é què zhī bào

成语解释:报:报答。指大蛇衔明珠、黄雀衔白环报恩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序》:“曾不闻吐珠衔环,效蛇雀之报。”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虵雀之報

英文翻译:Report of snake and bird

蛇雀之报的意思

蛇:[shé]爬行动物,身体圆而细长,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吃青蛙等小动物,大蛇也能吞食大的兽类。[yí]见“逶蛇”。

雀:[què]鸟类的一科。体形较小,喙圆锥状。有的善鸣叫。泛指小鸟。也特指麻雀。[qiǎo]义同“雀(què)”。用于“家雀儿”“雀盲眼(夜盲)”。[qiāo]〔雀子〕雀(què)斑。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报:1.传达;告诉:报告。报名。2.传达新闻、消息的文字或信号:报纸。捷报。电报。3.某些刊物:周报。学报。4.报答;报复:报恩。报仇。报应。

成语评论

你有没有听过“蛇雀之报”这个成语?它源自《搜神记》里的故事:一条蛇被农夫救下后,后来反而咬死了一只攻击农夫的毒蝎。故事看起来像动物报恩,但仔细琢磨会发现,这背后藏着“善意可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回馈”的道理。比如有人主动帮邻居修理电器,结果某天自己生病时,邻居恰好是医生,主动上门问诊——这种“无心插柳”的互助,就是蛇雀之报的现实版。

有人可能会问:“做好事难道是为了等回报吗?”其实核心在于“因果的偶然性”。比如某公司实习生主动帮同事整理资料,三个月后跳槽时,那位同事恰好在新公司担任面试官,因为记得他的细致主动给了机会。这里的关键不是刻意算计,而是善意本身像种子,遇到合适的土壤就会发芽。

我曾在山区支教时遇到一件事:学生家长送了我一筐野果,半年后我发高烧,当地没有退烧药,那位家长连夜翻山采草药救我。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蛇雀之报更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储蓄。当你用真诚对待世界,世界也会在某个转角给你惊喜——就像往湖里扔石子,涟漪总会以某种形式荡回来。

现代人常抱怨人际关系冷漠,但换个角度看,或许我们太追求“即时反馈”了。蛇雀之报的魅力恰恰在于它的不确定性:你永远不知道哪次伸手会成为未来的转折点。就像程序员帮老人修电脑,可能十年后老人的儿子成了他的创业投资人。生活的剧本,有时候比小说更擅长制造意外关联。

下次犹豫要不要帮陌生人指路,或者纠结是否参与公益活动时,不妨想想这个成语。它不是在鼓励功利心,而是提醒我们:每个微小善举都在编织一张隐形的网,这张网或许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轻轻托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