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ǔ quǎn fèi rì
成语解释:蜀:四川省的简称;吠:狗叫。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出太阳就要叫。比喻少见多怪。
成语出处: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蜀犬吠日
英文翻译:referring to astonishment at unfamiliar sights
蜀:1.朝代名。1.三国之一。参同“汉”2.十国之一(903—925)。王建建立。建都成都,国号蜀,史称前蜀。为后唐所灭。3.十国之一(933—965)。孟知祥在成都建立。国号蜀,史称后蜀。为北宋所灭。2.四川的别称。
犬:狗:警犬。猎犬。牧犬。军用犬。丧家之犬。鸡鸣犬吠。
吠:(狗)叫:狂吠。鸡鸣犬吠。
日:1.太阳:日出。日落。2.指日本:日圆。日语。3.从天亮到天黑的一段时间;白天(跟“夜”相对):日班。日场。日日夜夜。夜以继日。4.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昼夜;天:今日。明日。改日再谈。5.用于计算天数:十日。多日不见。6.每天;一天天:日记。日产量。日新月异。生产日有增加。经济日趋繁荣。7.泛指一段时间:往日。来日。昔日。8.特指某一天:假日。生日。国庆日。9.姓。
“蜀犬吠日”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奇怪,但它的故事其实很有趣。比如在成都旅游时,你可能会听到导游说:“咱们四川的狗看到太阳都要叫两声,就像外地游客看到火锅里的花椒一样惊讶!”这种幽默的比喻背后,藏着对“因陌生而惊慌”的生动诠释。
为什么会用“狗叫”形容大惊小怪?这与四川盆地独特的地理环境直接相关。当地常年多雾,阳光稀缺,突然出现的太阳会让看惯阴天的动物产生困惑。就像北方人第一次见到会飞的蟑螂,或者南方人目睹鹅毛大雪时,都容易产生类似的应激反应。
有个现代案例能更好理解:某科技公司开发了全息投影会议系统,老员工们看着空中悬浮的虚拟人影,像极了“蜀犬吠日”里的狗——他们明明知道这是新技术,却依然忍不住发出惊叹。这说明认知局限不仅存在于古代,现代人面对突破常规的事物同样会有本能的错愕。
这个成语过时了吗?恰恰相反。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每天都会遇到新事物:元宇宙、区块链、AI绘画...很多人第一反应仍然是质疑或排斥。就像唐代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里记录的蜀犬故事,本质上都在提醒我们:突破认知舒适区需要勇气。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最珍贵之处在于它用荒诞的场景传递宽容的智慧。去年我在美术馆看到数字艺术展,有位老者盯着会变色的电子屏看了半小时,最后笑着说:“我这把年纪的'蜀犬',也该学着欣赏新太阳了。”这种主动拥抱未知的态度,或许才是成语留给我们最宝贵的启示。
相较于“少见多怪”的直白批评,“蜀犬吠日”多了层地理人文的浪漫色彩。它不嘲笑“吠日”的狗,而是客观陈述环境对人的塑造。当我们再看到别人对新事物的过度反应时,或许可以更平和地说:“没关系,这只是你的'蜀犬时刻',多晒几次太阳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