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óu
  • zh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óu yǐ dé zhì

成语解释:蝼蚁:蝼蛄和蚂蚁,比喻力量微小或地位低微的人。比喻小人得志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海大鱼,网弗能止也,钓弗能牵也,荡而失水,则蝼蚁皆得志焉。”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螻蟻得志

英文翻译:To be successful

蝼蚁得志的意思

蝼:〔蝼蛄〕也叫蛞蝼。俗称土狗子。通称蝲蝲蛄。昆虫。生活在土中,前足能掘土。是咬食农作物幼苗、根、茎的地下害虫。

蚁:1.昆虫,种类很多,一般体小,呈黑、褐、红等色,触角丝状或棒状,腹部球状,腰部细。营群居生活,分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雌蚁和雄蚁都有单眼,有翅。工蚁和兵蚁都没有翅,生殖器官不发达。工蚁担任筑巢、采集食物、抚养幼虫等工作。兵蚁负责守卫。2.(Yǐ)姓。

得:[dé]1.得到(跟“失”相对):取得。得益。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件事办成了你也会得些好处。2.演算产生结果:二三得六。五减一得四。3.适合:得用。得体。4.得意:自得。5.完成:饭得了。衣服还没有做得。6.用于结束谈话的时候,表示同意或禁止: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7.用于情况不如人意的时候,表示无可奈何:得,这一张又画坏了!8.助动词。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许可(多见于法令和公文):这笔钱非经批准不得擅自动用。9.用在别的动词前,表示可能这样(多用于否定式):水渠昨天刚动手挖,没有三天不得完。[de]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已经完成(多见于早期白话):出得门来。[děi]1.助动词。需要:这个工程得三个月才能完。修这座水库得多少人力?2.“得”的否定是“无须”或“不用”,不说“不得”。3.助动词。表示揣测的必然:快下大雨了,要不快走,就得挨淋。4.舒服;满意:这个沙发坐着真得。

志:1.志向;志愿:立志。得志。志同道合。2.志气;意志:人穷志不短。3.姓。4.称轻重;量长短、多少:用秤志志。拿碗志一志。5.记:志喜。志哀。永志不忘。6.文字记录:杂志。县志。《三国志》。7.记号:标志。

成语评论

蝼蚁得志”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背后其实藏着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为什么有些看似弱小的人或事物,突然获得了成功?比如公司里一个平时默默无闻的同事,突然因为一个项目被提拔,有人可能会酸溜溜地说:“这真是蝼蚁得志啊!”但仔细想想,这背后或许有我们没看到的努力。

那么问题来了:“蝼蚁得志”一定是贬义吗?其实不完全。比如小区门口卖早点的摊主,从推三轮车到开连锁店,街坊议论他“小人物翻身”,但换个角度看,这反而是普通人逆袭的励志故事。成语的褒贬,更多取决于说话者的立场和价值观。

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学生时代班上总有个“吊车尾”的同学,突然考试冲进前十,班里炸开了锅:“他肯定是运气好!”可如果人家熬夜刷题、主动请教老师,这种“得志”难道不值得鼓掌吗?这说明,我们容易用固有印象去定义他人,却忽略努力带来的变量。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大家更愿意相信‘蝼蚁得志是侥幸’?”心理学中有个“基本归因偏差”——人们倾向于把别人的成功归因于环境,而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能力。比如同事升职,我们可能觉得是“老板偏心”;但如果是自己升职,就会认为是“实力使然”。这种思维惯性,恰恰放大了成语的负面色彩。

个人觉得,“蝼蚁得志”这个词本身是中性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得志”的过程。如果一个人靠投机取巧上位,确实值得警惕;但如果是脚踏实地突破局限,这种“得志”反而该成为激励。就像苔花虽小,也能学牡丹盛开,生命的韧性往往藏在不起眼的角落。

下次再遇到类似情景,不妨先放下成见。那个被说“蝼蚁得志”的人,或许正用行动证明:再小的个体,也有破土而出的可能。与其质疑别人的成功,不如关注他们背后的故事——这可能比成语本身更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