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éng
  • shí
  • liàng
  • sh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éng shí liàng shū

成语解释:《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古时文书用竹简木札,以衡石来计算文书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国政。亦作“衡石程书”。

成语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於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勤于政事

繁体字形:衡石量書

英文翻译:Hengshi measure book

衡石量书的意思

衡:1.秤杆。泛指称重量的器具。2.称量(liáng):衡其轻重。3.衡量:衡其得失。4.古又同“横(héng)”。

石:[shí]1.构成地壳的坚硬物质,是由矿物集合而成的:花岗石。石灰石。石碑。石板。石器。见〖岩石〗。2.指石刻:金石。3.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药石。4.姓。[dàn]容量单位,10斗等于1石。(在古书中读shí,如“二千石、万石”等。)

量:[liàng]1.测量东西体积多少的器物。如升、斗等。2.限度:胆量。力量。3.数量:降雨量。产量。4.估计;衡量:量力而行。5.哲学范畴。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即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如多少、大小、高低、轻重、快慢等。[liáng]1.用器具确定东西的多少、长短或其他性质:量地。量血压。2.估计;衡量:打量。思量。

书:1.写字;记录;书写:书法。大书特书。振笔直书。2.字体:楷书。隶书。3.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书。一部书。一套书。丛书。新书。古书。书店。4.书信:家书。书札。5.文件:证书。保证书。说明书。挑战书。白皮书。6.姓。

成语评论

衡石量书”这个成语原指用秤和石头来称量文书,形容工作量大或任务繁重。比如:“项目收尾阶段,团队每天要核对上百份文件,简直是现代版的衡石量书。”

这个成语用在哪里最贴切?比如描述创业初期,创始人既要处理财务报表,又要跟进产品设计,还要协调团队分工——这种“一人分饰多角”的状态,用“衡石量书”来形容就格外生动。

有个有趣的现象:古代用竹简记录信息时,文书确实需要称重计算工作量。而今数据早已数字化,但人们反而觉得压力更大了。这或许说明,真正的负重感不只源于工作量本身,更来自对复杂信息的处理焦虑。

如何化解这种压力?不妨学学古人“化整为零”的智慧。就像秦代官员将竹简按重量分批处理,现代人也可以把待办事项拆解成15分钟能完成的小任务。当看到代办清单被逐项划掉时,那种“减负”的成就感会特别真实。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的现代意义在于提醒我们:不要被事务的表象淹没,而要像称量竹简那样,看清任务的轻重缓急。就像有位程序员朋友说的:“代码行数不代表工作价值,关键是要写出解决问题的核心算法。”

下次当你觉得被邮件、会议和报表包围时,不妨想象自己正在用虚拟的“秤杆”称量这些任务。或许会发现,真正需要优先处理的可能只是其中的20%,而剩余的80%完全可以优化或简化。这种思维转换,或许就是古人智慧带给我们的现代启示。

"衡石量书"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