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ù
  • zh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ī xiù zhī xī

成语解释:被:通“披”;牺:祭祀用的牲畜。披着锦绣的牲牛。比喻求得功名利禄而不能全余生的人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列御寇》:“或聘于庄子。庄子应其使曰:‘子见夫牺牛乎?衣以文绣,食以刍叔,及其牵而入于大庙,虽欲为孤犊,其可得乎!’”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被綉之犧

英文翻译:Victims of embroidery

被绣之牺的意思

被:[bèi]1.睡觉时覆盖身体的东西:被子。被单。棉被。毛巾被。羽绒被。被褥。2.盖,遮覆:被覆。泽被后世(恩惠遍及后代)。3.遭遇,遭受:被灾。被难(nàn)。4.介词,用在句中表示主讲是受事者:他被(老板)辞退了。5.用在动词前,表示受动:被动。被告。被批评。被剥削。[pī]古同“”,覆盖。

绣:1.用彩色的线在绸、布上织出花样、图案或文字等:刺绣。绣花。绣被面儿。2.绣好的成品:湘绣。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牺:古指作祭品用的牲畜:牺牛。

成语评论

被绣之牺”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冷门,但它其实描述了一种“外表华丽却无实际作用”的状态。比如有人买了个精美的茶具,但从来不泡茶,只是摆在柜子里积灰——这时候就可以说:“这套茶具成了被绣之牺,可惜了它的好做工。”

为什么人们会追求“被绣之牺”呢? 生活中,很多人容易被外表吸引。比如一款手机壳镶满水钻,但用起来硌手;一件衣服设计夸张,但穿上根本没法走路。这些例子都在提醒我们:功能性和美观的平衡有多重要。

有个朋友曾花大价钱买了台复古打字机,结果发现敲字时手指发麻。他自嘲说:“我这不成了被绣之牺的现代版吗?”这个自黑背后其实藏着哲理——我们总在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之间找平衡点。

怎么避免掉进这个坑? 我有个小窍门:买任何东西前先问自己“我会用几次”。上次看中个星空投影灯,结果发现租房根本用不上,果断省了这笔钱。这种思维方式,就像给冲动消费装了刹车片。

有意思的是,古代这个成语原本指祭祀用的漂亮牲口。那些牛啊羊啊被打扮得花枝招展,最后却成了仪式道具。这和现在某些过度包装的网红产品简直异曲同工——外表越浮夸,离实际用途越远。

最后想说,适度装点生活无可厚非,但别让物品的价值停留在展示层面。就像我书架上那套精装版《资治通鉴》,虽然没读完,但定期翻几页也算物尽其用。毕竟,真正的好东西,应该既能悦目,更能赏心

"被绣之牺"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