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ī hè huái zhū
成语解释: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宝珠。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
成语出处:《老子》第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有才者不外露
繁体字形:被褐懷珠
英文翻译:interior cultivation
被:[bèi]1.睡觉时覆盖身体的东西:被子。被单。棉被。毛巾被。羽绒被。被褥。2.盖,遮覆:被覆。泽被后世(恩惠遍及后代)。3.遭遇,遭受:被灾。被难(nàn)。4.介词,用在句中表示主讲是受事者:他被(老板)辞退了。5.用在动词前,表示受动:被动。被告。被批评。被剥削。[pī]古同“披”,覆盖。
褐:1.粗布或粗布衣服。2.黑黄色。
怀:1.胸部或胸前:掩着怀。小孩儿睡在妈妈怀里。2.心怀;胸怀:壮怀。襟怀。3.思念;怀念:怀乡。怀友。怀古。4.腹中有(胎):怀胎。怀孕。5.心里存有:怀恨。不怀好意。少(shào)怀大志。6.姓。
珠:1.珠子:珠宝。夜明珠。2.(珠儿)小的球形的东西:眼珠儿。泪珠儿。水珠儿。滚珠儿。3.姓。
“被褐怀珠”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背后的道理其实特别接地气。举个例子吧,比如你公司里有个同事,每天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衬衫,午饭总是一份简简单单的盒饭,开会时也从不抢着发言。结果某次项目遇到技术难题,他默默掏出一套解决方案,直接帮团队省了半个月的工期——这不就是典型的“外表像粗布衣服,内里揣着珍珠”吗?
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人们总会被外表迷惑呢?其实啊,这个成语恰恰戳中了人性的一个弱点:我们太容易用“第一眼印象”给人贴标签。就像菜市场角落里那个卖豆腐的大爷,谁能想到他年轻时是省级京剧团的台柱子?直到社区联欢会上他亮了一嗓子《空城计》,街坊们才惊觉身边藏着个“扫地僧”。
再举个反常识的例子——现在流行“精致穷”,很多年轻人愿意花半个月工资买奢侈品包装自己。但你看那些真正行业大牛,比如互联网公司的CTO,可能常年就穿印着公司logo的文化衫。他们不需要靠行头证明价值,就像成语说的,珍珠的光芒从来不是靠外包装决定的。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短视频平台上,越是标题党、封面夸张的内容,点击量反而越高。这会不会让“被褐怀珠”的人更难被看见?毕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不过换个角度看,正是这种环境,反而让那些坚持打磨内在的人显得更可贵——就像暴雨过后,被冲刷掉泥巴的鹅卵石反而更透亮。
有朋友跟我聊过,说现在相亲市场上“被褐怀珠”的人最吃亏。但以我的观察,真正能长久的关系,往往始于对内在价值的发现。就像我表姐当年嫁给个开修车铺的小伙,亲戚们都说“鲜花插在机油瓶里”,结果人家现在带着整个家族搞新能源汽车改装,去年还在郊区买了联排别墅。所以说啊,看人这事真得扒开表面的褐布瞧瞧。
说到底,“被褐怀珠”不仅是识人智慧,更是生活哲学。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社会里,要学会给人和事“二次观察”的机会。下次见到送外卖的小哥脱口而出流利英语,或者菜摊阿姨用函数公式算账本时,别急着惊讶——这个世界本来就有无数珍珠藏在粗布之下,等着有心人发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