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è guān huǐ miǎn
成语解释:裂:裁,扯;冠:帽子;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比喻背弃王室或矢志不仕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源,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不愿当官
繁体字形:裂冠毁冕
英文翻译:Split crown destroy crown
裂:[liè]1.破而分开;破成两部分或几部分:分裂。破裂。决裂。裂纹。裂开。四分五裂。手冻裂了。2.叶子或花冠的边缘上较大较深的缺口。[liě]东西的两部分向两旁分开:衣服没扣好,裂着怀。
冠:[guān]1.帽子:皇冠。桂冠。衣冠整齐。怒发冲冠。2.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鸡冠。树冠。[guàn]1.把帽子戴在头上(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未冠(不到二十岁)。2.在前面加上某种名号或文字:县名前冠上省名。3.居第一位:冠军。名冠全球。4.指冠军:夺冠。三连冠(连续三次获得冠军)。5.姓。
毁:1.破坏;糟蹋:毁灭。销毁。好好儿的一本书,让你给毁了。2.烧掉:烧毁。焚毁。3.说别人坏话;诽谤:毁誉。诋毁。4.把成件的旧东西改成别的东西(多指衣服):用一件大褂给孩子毁两条裤子。5.姓。
冕:1.古代帝王、诸侯所戴的礼帽。宋朝以后,专指皇帝的礼帽。2.喻指体育、文艺等竞赛中第一名的荣誉地位:卫冕。
说到"裂冠毁冕"这个成语,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古代祭祀场景。其实它的现代应用远比字面意思生动——比如某互联网公司突然废除沿用十年的职级体系,就有媒体评价"这波裂冠毁冕的操作,看似疯狂实则打开了组织活力"。就像去年某车企取消高管专用车位,员工笑称"领导们终于和我们平起平坐"。
这个成语到底想表达什么?核心在于打破固有身份象征。古时冠冕代表权位,主动损毁这些标识物,往往是为破除陈规或彰显变革决心。就像朋友小张辞去银行高管创业时说:"我要亲手撕掉西装革履的标签,试试另一种活法。"
在家庭教育中也能找到对应案例。李姐让孩子退掉重点班时说:"与其在题海里维护'学霸'的虚名,不如先拆掉这个束缚他的金冠。"这种主动舍弃光环的选择,反而让孩子找回了学习热情。可见"毁冕"未必是损失,有时候恰是成长的契机。
为什么说这个成语充满辩证智慧?因为它同时包含破坏与重建的双重性。就像某博物馆改造项目,设计师保留古建筑梁柱结构的同时,拆除了压抑的吊顶,让自然光照亮尘封的文物——这种"有破有立"的智慧,正是成语的精髓所在。
个人认为,在瞬息万变的时代,"裂冠毁冕"的勇气尤为可贵。但要注意区分哪些是真正需要打破的桎梏,哪些是值得保留的根基。就像修剪果树,只有精准剪除枯枝,才能让新芽茁壮成长。当我们面对改变时,或许该多问自己:要摧毁的究竟是枷锁,还是不该舍弃的珍宝?
最近看到90后非遗传承人的访谈很有启发。他们既遵循古法制瓷工序,又大胆创新釉色配方。这种"护冕而不守旧"的实践,或许比单纯打破传统更有建设性。毕竟,真正的革新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而是在传承与突破间找到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