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è
  • guān
  • huǐ
  • miǎn
  • běn
  • sāi
  • yuá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iè guān huǐ miǎn,bá běn sāi yuán

成语解释:冕:古代王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本:树根。原比喻诸侯背弃礼法,侵犯天子的直接领地。后用作臣下推翻国君,夺取王位的代称。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源,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裂冠毁冕,拔本僿源

英文翻译:Break the crown and destroy the crown

裂冠毁冕,拔本塞源的意思

裂:[liè]1.破而分开;破成两部分或几部分:分裂。破裂。决裂。裂纹。裂开。四分五裂。手冻裂了。2.叶子或花冠的边缘上较大较深的缺口。[liě]东西的两部分向两旁分开:衣服没扣好,裂着怀。

冠:[guān]1.帽子:皇冠。桂冠。衣冠整齐。怒发冲冠。2.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鸡冠。树冠。[guàn]1.把帽子戴在头上(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未冠(不到二十岁)。2.在前面加上某种名号或文字:县名前冠上省名。3.居第一位:冠军。名冠全球。4.指冠军:夺冠。三连冠(连续三次获得冠军)。5.姓。

毁:1.破坏;糟蹋:毁灭。销毁。好好儿的一本书,让你给毁了。2.烧掉:烧毁。焚毁。3.说别人坏话;诽谤:毁誉。诋毁。4.把成件的旧东西改成别的东西(多指衣服):用一件大褂给孩子毁两条裤子。5.姓。

冕:1.古代帝王、诸侯所戴的礼帽。宋朝以后,专指皇帝的礼帽。2.喻指体育、文艺等竞赛中第一名的荣誉地位:卫冕。

拔:1.把固定或隐藏在其他物体里的东西往外拉;抽出:拔草。拔剑。拔刺。拔了一颗牙。拔了祸根。2.吸出(毒气等):拔毒。拔火。拔罐子。3.挑选(多指人才):选拔。4.向高提:拔嗓子。5.超出;高出:海拔。出类拔萃。6.夺取;攻克(据点、城池等):连拔敌军三个据点。7.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变凉:把西瓜放在冰水里拔一拔。8.姓。

本:1.草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药)。无本之木。2.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本末(头尾;始终)。根本(根源;彻底;本质上)。3.草的茎,树的干:草本植物。4.中心的,主要的:本部。本体。5.原来:本来。本领。6.自己这方面的:本国。本身。本位。本分(fèn)。

塞:[sāi]1.堵;填:塞住漏洞。箱子塞满了。2.堵住瓶口或其他器物口的东西:瓶塞儿。软木塞儿。[sè]同“塞(sāi)”。用于书面语词,如“闭塞”“阻塞”“塞责”“茅塞顿开”等。[sài]边界上隔绝内外的屏障。泛指易于据守御敌的险要地方:塞外。要塞。边塞。

源:1.水流起头的地方:河源。泉源。发源。源远流长。饮水思源。2.来源:货源。资源。病源。3.姓。

成语评论

裂冠毁冕,拔本塞源”这八个字听起来有点吓人,但用大白话说,其实就是“砸了帽子撕了衣服,连树根都刨了”的意思。它形容的是那些为了解决问题,反而把最根本的东西破坏掉的行为。比如有人为了给手机腾内存,结果不小心把整个操作系统删了——这算不算现代版的“拔本塞源”?

核心问题来了:为什么这类行为会造成严重后果?想象你家的老槐树遭了虫害,正确的做法是喷药除虫,要是直接抡斧头把树砍了,虽然虫子没了,但树荫、鸟窝、乘凉的好地方也都没了。这个成语提醒我们:解决问题不能只看表面,得找到那个既能治标又能保本的平衡点。

历史上有个活生生的例子。明朝初年推行“海禁政策”,本意是防范倭寇,结果导致沿海贸易瘫痪,逼得渔民转行当海盗。这就像成语里说的,原本想保护“冠冕”(国家安全),结果连“根本”(经济发展)都损伤了。不过事情总有两面性,后来隆庆开关重新开放贸易,反而让白银大量流入,造就了晚明的经济繁荣。

在当代职场中,有些企业为追求短期效益,砍掉员工培训、压缩研发经费。这种行为看似节省开支,实则像拔掉植物的根系——表面枝繁叶茂,实则根基动摇。我见过一家科技公司,坚持每年拿出20%利润投入人才培养,十年后竟在细分领域做到了全球领先。

说到个人选择,年轻人在大城市打拼时,有人为了存钱每天只吃泡面。这虽然能快速攒钱,但长期损害健康反而得不偿失。就像成语警示的,我们不能为了短期目标损害长远发展的根基。记得我大学室友坚持每天锻炼半小时,二十年过去,他反而比同龄人更有精力应对高强度工作。

观察这些案例会发现,解决问题的智慧往往藏在“适度”二字里。就像中医讲究的“扶正祛邪”,既要清除问题,更要守护根本。下次遇到难题时,不妨先问自己:这个解决方案,是在修剪枝叶,还是在伤及根本?找到那个既能解决问题又能保护核心的黄金分割点,或许才是真正的破局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