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ún
  • shào
  • niá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ún jī shào nián

成语解释:裙:下裳;屐:木鞋。裙屐是六朝贵族子弟的衣着。形容只知道讲究穿戴的年轻人。

成语出处:《北史 刑峦传》:“箫深藻是裙屐少年,未洽政务。”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帬屐少年

英文翻译:dandy

裙屐少年的意思

裙:1.裙子:布裙。短裙。连衣裙。百褶裙。2.形状或作用像裙子的东西:围裙。墙裙。

屐:1.木头鞋:木屐。2.泛指鞋:屐履。

少:[shǎo]1.数量小(跟“多”相对):少量。少见多怪。2.不够原有或应有的数目;缺少(跟“多”相对):账算错了,少一块钱。全体同学都来了,一个没少。3.丢;遗失:屋里少了东西。4.亏欠:少人家的钱都还清了。5.暂时;稍微:少候。少待。[shào]1.年纪轻(跟“老”相对):少年。少女。老少。青春年少。2.少爷:恶少。阔少。3.姓。

年:1.时间的单位,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4年有1个闰年:今年。去年。2.用于计算年数:三年五载。在广州住了两年。3.每年的:年会。年鉴。年产量。4.岁数:年纪。年龄。忘年交。益寿延年。5.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童年。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6.时期;时代:近年。明朝末年。7.一年中庄稼的收成:年成。年景。丰年。歉年。8.年节:新年。过年。给大家拜年。9.有关年节的(用品):年糕。年货。年画。10.姓。

成语评论

裙屐少年”这个词听起来挺文雅,但你知道它具体是什么意思吗?简单来说,它用来形容那些穿着华丽、举止浮夸却缺乏真才实学的年轻人。比如古代一些富家子弟,整天穿着丝绸长衫、踩着木屐招摇过市,但一聊学问就支支吾吾,这种“表面功夫”和“内在空虚”的对比,就是成语的核心。

举个例子:明代小说里有个角色叫王二郎,每天锦衣华服参加诗会,张口闭口谈风月,结果别人让他写篇文章,他憋了半天只写出两行打油诗。旁边老秀才摇摇头说:“这裙屐少年,终究是绣花枕头。”你看,这场景是不是和今天某些网红追求流量却不深耕内容的现象异曲同工?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只能用在古代吗?当然不是!比如某科技公司招了个“海归精英”,简历金光闪闪,入职后却连基础代码都写不利索,同事私下议论:“这位‘裙屐少年’的实战能力,怕是敌不过他的PPT排版。”这种现代职场中的“外表光鲜”与“实际能力脱节”,正是成语的鲜活延伸。

为什么这个成语能流传至今?我想,大概因为人性中对“表里不一”的警惕从未消失。现在很多家长教育孩子时会说:“别做裙屐少年,网红滤镜再美也比不过真本事。”不过换个角度看,注重形象本身没有错,只是当包装完全替代了内核,就成了成语讽刺的对象。

生活中其实也有反例。比如邻居家读大三的小李,虽然总穿着潮牌球鞋玩滑板,但人家默默拿了全国编程大赛冠军。你看,真正厉害的人,外在风格和内在实力完全可以并存——这或许提醒我们:批评“裙屐少年”的本质,不是反对个性表达,而是警惕用表象掩盖真实的懒惰。

下次看到满屏精致人设的社交媒体时,或许可以多问一句:那些看似完美的展示背后,藏着多少扎实的积累?毕竟,木屐踏地的声音再清脆,也盖不住肚子里墨水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