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àn jīng shí jīng
成语解释:形容一看便明白,十分机灵。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8回:“龙氏方才见经识经,渐渐的收了法术。”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处事
繁体字形:見經識經
英文翻译: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见:[jiàn]1.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5.会晤:会见。接见。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现”,出现,显露。2.古同“现”,现存。
经:[jīng]1.(旧读jìng)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经纱。经线。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经脉。经络。3.经度:东经。西经。4.经营;治理:经商。整军经武。5.上吊:自经。6.历久不变的;正常:经常。不经之谈。7.经典:本草经。佛经。念经。十三经。8.月经:行经。经血不调。9.姓。10.经过:经年累月。几经周折。这件事是经我手办的。经他一说,我才知道。11.禁(jīn)受:经不起。经得起考验。[jìng]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经纱。
识:[shí]1.认得:识字。相识。2.知识:常识。学识。3.见解;辨别力:很有见识。远见卓识。[zhì]1.记住:博闻强识。2.标志;记号:款识。
经:[jīng]1.(旧读jìng)织物上纵的方向的纱或线(跟“纬”相对):经纱。经线。2.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的主干:经脉。经络。3.经度:东经。西经。4.经营;治理:经商。整军经武。5.上吊:自经。6.历久不变的;正常:经常。不经之谈。7.经典:本草经。佛经。念经。十三经。8.月经:行经。经血不调。9.姓。10.经过:经年累月。几经周折。这件事是经我手办的。经他一说,我才知道。11.禁(jīn)受:经不起。经得起考验。[jìng]织布之前,把纺好的纱或线密密地绷起来,来回梳整,使成为经纱或经线:经纱。
很多人听过“见经识经”这个成语,但具体该怎么用呢?举个真实场景:张师傅在工地干了二十年,新来的学徒拿着图纸发愁,他扫一眼就指出:“这根梁的承重计算有问题,你看这里钢架角度不对。”这就是典型的“见经识经”——经验积累让他在专业领域快速识别关键问题。
有人可能会问:经验真的能让人像X光机般看透事物本质吗?去年某科技公司面试时,技术总监让应聘者调试故障代码。有五年实战的程序员五分钟就定位到内存泄漏点,而刚毕业的博士生还在查手册。这说明“见经识经”不是魔法,而是重复实践形成的条件反射,就像老司机听引擎声就知道哪里出毛病。
这里有个反常识点:经验会不会反而限制判断?我见过二十年教龄的语文老师,面对新媒体时代的网络热词教学时,反而需要向年轻教师请教。这时候“见经识经”就变成双刃剑,关键是要保持“经验库”的更新迭代,就像手机系统需要定期升级才能兼容新应用。
如何培养这种能力?不妨观察菜市场的老摊主。他们不用电子秤,手一掂就知道斤两,这种“手感”正是日复一日称重形成的肌肉记忆。现代职场也同理,投资经理看财报能快速发现猫腻,急诊科医生听症状描述就能预判病因,都是把专业知识转化为直觉判断的过程。
最后想说的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见经识经”的能力更显珍贵。它像大脑里的快捷方式,能帮我们过滤噪声抓住重点。但别忘了给这个“快捷方式”设置更新提醒,毕竟世界变得比我们想象中更快。下次遇到难题时,不妨问问身边有经验的前辈,他们的“行业雷达”说不定能让你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