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uān
  • xíng
  • chá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uān xíng chá sè

成语解释:见“观貌察色”。

成语出处:《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观形察色,见貌之情。”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世

繁体字形:觀形詧色

英文翻译:Look and see

观形察色的意思

观:[guān]1.看:观看。走马观花。坐井观天。2.景象或样子:奇观。改观。3.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乐观。悲观。世界观。[guàn]1.道教的庙宇:道观。白云观。2.(Guàn)姓。

形:1.形状:圆形。方形。图形。地形。2.形体;实体:有形。无形。形影不离。3.显露;表现:喜形于色。形诸笔墨。4.对照:相形见绌。5.姓。

察:1.仔细看;调查:观~|考~|~其言,观其行。2.(Chá)姓。

色:[sè]1.颜色:红色。绿色。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色。色厉内荏。3.情景;景象:景色。荷塘月色。4.种类:各色货品。花色齐全。5.质量:成色。足色。6.情欲。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色。色艺双绝。[shǎi]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

成语评论

观形察色”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它其实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朋友聚会时,有人突然低头沉默、手指不自觉地敲桌子,你可能会想:“他是不是有心事?”这种通过动作和表情推测他人状态的行为,就是典型的“观形察色”。

一、观形察色到底有什么用?

想象你作为销售员接待客户,对方虽然嘴上说“再考虑考虑”,但眼睛始终盯着产品说明书,手指在样品上反复摩挲。这时候你可能会判断:“他其实很感兴趣,只是需要推动力。”这种能力能帮我们突破表面交流,捕捉到真实需求。

二、怎样提升这种观察能力?

菜市场里经验丰富的摊主特别擅长这招。他们能从顾客的眼神停留位置判断对方想买什么,从试吃时的微表情判断是否合口味。关键不在于盯着别人看,而是培养“场景化观察”的习惯——把表情、动作和具体场景联系起来分析。

三、会不会有人故意隐藏真实想法?

确实存在这种情况,但身体语言往往比口头语言更诚实。就像孩子嘴上说着“作业写完了”,但飘忽的眼神和揪衣角的小动作总会露馅。不过要注意,文化差异可能影响判断,比如有些民族习惯避免眼神接触以示尊重。

个人认为这种能力在远程办公时代反而更重要。视频会议时,像素化的画面让微表情更难捕捉,这时候更需要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发言的节奏来感知对方状态。但切记不要变成“过度揣测”,观察是为了更好沟通,而不是给人贴标签。

下次看到同事对着电脑皱眉叹气,与其暗自猜测“他是不是对方案不满意”,不如递杯咖啡问句:“需要帮忙看看吗?”毕竟,观形察色的最终目的,是架起理解与共情的桥梁。

"观形察色"的相关成语